2009年5月学校关于修改教学案例的指导意见

  • 2011年09月21日 00:00
  • 点击:[]

各有关教师:

5 4 前交给我的教学案例均已拜读,我的意见如下:

一、题材选择。

我认为,去年多位老师上过区、市级招标课的,其教学设计都经过精心准备,精彩的课堂教学很多,可以挖掘的教学亮点也多,选择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段,并加以提炼总结,就可以完成教学案例研究。

二、内容与思路。

1、题目。题目要新颖,题目是对教学经验或观点的高度概括(如果难以达到这个要求,也可以不写正标题);

教学案例的题目后加一个破折号写副标题,注明某专业某课程某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德育案例的副标题写针对某教育现象的教育案例。

2、正文。第一部分标题为“案例背景”,其中包含“研究问题”和“问题分析”,也就是先叙述教学的事件的过程,然后从理性角度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分析呢?第一层因素:教师(家长)、学生、课程、环境;第二层因素比如“课程”中的问题: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第三层因素比如“课程的实施”中的问题:教材(呈现方式、教材的编排序列)、教学;第四层因素比如“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组织(学习方式选择、教学模式选用、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分析、思考问题的角度尽可能新颖。

注意点之一:不要将“研究问题”误写成研究的目标或教学目标。研究问题要求具体描述教育、教学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

注意点之二:去年这一块我们写的是“教学设计”,本学期不能按照原来的格式写。

第二部分写“教学呈现”,与解决上述问题没有直接关系的可以使用概括的语言描述教学的情景,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详细描述(比如教学实录),但不能是照搬教案。

“教学呈现”,与问题解决不直接相关的部分只要用列出小标题,后加“(略)”,但问题解决的过程描述必须详尽;其次,还要注意格式,比如教学呈现中如果将学生学习后的情况描述夹杂在“课堂实录”或师生对话中,又采用同一种字体、字号,读者看起来就比较吃力,因此要尽量通过字号、字体、标点等变化使它们区别,便于读者能根据教学呈现想象出真实的教学情境。

第三部分写“案例评析”。评析部分的结构一般如下:先用一句话概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然后揭示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最后总结提炼自己的经验(比如教学策略)。教学案例的评析要从一个教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归纳出一般的教学规律和方法,所以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不要进行纯粹的成效分析——比如这样做的意义、价值、作用或者学生的进步;而是重点思考之所以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这个部分要做详细而重点的阐述。第二,要注意研究题目、研究问题、教学呈现、案例评析之间的一致性,以体现集中的研究主题,切忌彼此不相关。

附例文

在情景中比较 在比较中探索 在探索中成长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之“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教学案例

问题背景

研究问题:情景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这门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在一次课堂模拟情景教学(幼儿园大班诗歌教学《月亮》)后,我按常规要求学生对同伴组织的这节幼儿园模拟情景课开展评价。然而,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表现很沉闷,她们似乎不知道怎么去评价,不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去评价。问及原因,同学们说:“模拟情景中同学们有的扮演幼儿,有的扮演幼儿园教师,这样的扮演不真实,所以教学中呈现出来的情景和问题也不真实,我们无法了解真正的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是怎样的表现,老师设计的问题幼儿真的能理解,真的能回答吗?老师的教学方法真的适合幼儿吗?”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最好让我们看一节相同内容的幼儿园教学,让我们体会一下幼儿园老师究竟是怎么组织这节课的,我们就更加清楚了。”学生的这些问题,让我深思,在我的教学中,究竟要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情景才能真正触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感悟?

问题背景:在以往的“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教学中,我通常采用的是先讲有关理论,再分析一至两则幼儿园教学的案例,然后给学生一个课题,要求学生分小组集体备课,并在课堂上根据进行模拟情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快就遇到了问题。首先,模拟情景教学固然是在竭力创设条件,调动学习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但模拟幼儿园情景的教学有时难免沦为一种形式,学生在模拟教学的情景中无法体会到幼儿园教学的真实感受,在对模拟情景教学进行评价时,更无法真正体会和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其次,在分析学生的模拟教学设计和组织后,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学习原型,以便使学生的思考得以继续延伸和丰满。因此,如何在情景教学中提供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条件,让学生真实地感悟幼儿园的活动组织,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提高组织幼儿园活动的能力,就成为需要研究的问题。“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一个内容。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在幼儿园现场真实情景中“同课异构”的教学形式。

教学呈现:

一、组织学生说课。(略)

二、学生尝试教学实践。(略)

三、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价。

教师:同学们,刚才钱XX组织小朋友开展了一堂音乐欣赏活动,我相信她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感想,同学们在听了她的课后,也一定有许多话想交流。我们就先请XX同学说说她自己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的感悟,我相信她在活动设计和执行的两个阶段中一定是有不同的想法的,也会产生许多矛盾和思维的碰撞。

钱同学(教学组织者):在教学设计时,我就对怎么提问特别关注。我认为我是反复斟酌过我设计的提问的。但是,刚才我在组织教学的时候,第一遍听音乐,我问孩子“你们听到什么了”,孩子们说得乱七八糟的,我都急死了,感觉要偏题了。后来放了视频,总算还好,他们说出了一些内容。还有,音乐欣赏应该让幼儿听出乐段的,我不知道中班的孩子是不是能听出乐段,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本来备课前我是希望孩子能自己区分出乐段的,可是上课时我担心他们听不出来,所以我就选择一段一段放,一段一段解释,一段一段让孩子表演,干脆就跳过让孩子们自己分段的环节。最后,就是孩子们创编动作的能力好像不是很强,怎么才能让他们用不同的动作表达音乐呢?我一时也没招了,这是我在课前设计中没有估计到的。不过,总算是把课的程序走下来了,只是心里感觉没到位。

教师:刚才钱XX同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在她的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已经对教材、幼儿进行了许多分析和思考。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她又获得了很多体验,在课后,她又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她从提问、教材和幼儿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感悟和困惑,那么,同学们能回答她的问题吗?能不能支招帮她解决这些困惑呢?

学生1:我觉得钱XX第一次上课就能完整地把课组织下来,是很不容易的,说明备课很充分。她使用了水族馆的视频,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也很好。但是我认为她设计的提问有问题,开始的时候问幼儿“听了音乐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不妥当,这首乐曲表达的是情景,情感表达不是很明显,所以这样问孩子,孩子自然是答不上来的。而且问孩子“你在音乐中听到什么了”,也不是很好,因为对这首乐曲的理解人人不同,不一定能听出是在水族馆。可是,究竟要怎样才能引出音乐的题目,向幼儿介绍音乐表达的内容呢?我也很疑惑。

学生2:对乐段的区分,孩子应该能听出来,刚才钱XX在组织教学时,干脆就自己分段播放,她太急于求成,这样是不是合适呢?我想,总有办法让孩子自己区分出乐段吧?

学生3:孩子随音乐表演的时候,是不是形式还能多一点?

师:真想不到,今天同学们对这节课的观察这么敏锐,提出的问题都很深刻,很典型,还积极出谋划策。这些问题也正是我思考的问题。我想,讲不如做,今天我也尝试来给另一个平行班的小朋友欣赏这首乐曲,我的设计里有我的思考,大家来听这节课,听完后来挖掘一下我的思路,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教师组织另一堂相同的课,学生观摩。(略)

五、对比讲评两节课的组织。

(一)教师用PPT展示学生和教师上的两节不同的活动组织过程。

活动组织对比

执教

钱老师(学生)

吴老师(任课教师)

参观活动

律动

基本部分

欣赏第一段乐曲,说出感受,并用动作表达。

完整倾听音乐,形成初步印象。

欣赏第二段乐曲,用动作表达。

结合视频,感受音乐形象。

完整欣赏乐曲,利用儿歌和分角色表演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图片排序,分辨音乐形象,区分乐段。

动作表演,展示音乐形象。(从徒手——使用道具)

结束部分

欣赏海底美景

和小鱼分享快乐

(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展比较和评价

教师:“请大家看一下我和她(钱同学)上的两节课的对比表,看看我们的活动设计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利弊?刚才钱XX在教学中的困惑,你们能不能在我的教学组织中找到答案?你更倾向于哪一节课的设计?为什么?”

学生1:“吴老师上的课是先完整欣赏,再让幼儿在完整欣赏和初步理解音乐形

象的基础上结合图片分段。这对幼儿来说是有难度的,但是老师借助了视

频和图片,不断地暗示幼儿,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幼儿还是完成了乐

曲的分段。这种方法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并且使用了直观教具,化难

为易,最终幼儿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看来,适当的难度要求,使用适

当的教学手段,幼儿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更欣赏吴老师的教学

设计。”

学生2:“其实钱XX的设计也是可以的,只是要根据幼儿的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这个班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性方面比较差,钱XX的方法就不错啊。”

学生3:“我认为 老师在启发孩子用动作表现的音乐时,借助了绿色绸带和小鱼的头饰做道具,更有助于幼儿的表演。尤其是绿色的绸带表现水草,很生动,整个活动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孩子们表演得投入、开心,他们对音乐的体会就更加深刻了。这个设 计比钱 老师的更好些。

学生4:吴老师设计的活动开头部分比较形象,老师做鱼妈妈,小朋友做鱼宝宝,从开始就暗示小朋友,他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海底世界、水族馆这一类的地方,很快就进入情景,对后面的音乐欣赏是大有帮助的。

钱同学:看了吴老师的课,我相信孩子确实有能力区分乐曲的乐段了,关键是看

老师怎样去做铺垫和引导了。还有,我刚才说到的疑问也解决了,就是孩

子们的表演为什么没有气氛,也没有创造性,是因为我没有给他们创造一

种氛围。 老师的设计中使用了道具,尤其是用了绿绸带表示水草,孩子们一下就投入到表演中了,一下就活跃起来了。

教师:刚才我们看的两节课,是两节课题一样,设计不一样的教学,这样研究教学的方法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叫做“同课异构”,在刚才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我惊奇地发现同学们有着敏锐的目光、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大胆质疑的精神,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我们发现了两种教学设计的利弊,当然,不是说老师组织的教学就一定是好的,同学组织的就一定是不如老师的。其实在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设计也是有缺陷的。比如,我开始让孩子之听音乐,没有视频做背景,其实也是很冒险的,很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回答偏题。这些问题我们留待以后再做探讨。

教学评析

本次教学活动有两个亮点:

一、 实地真实情景教学

这种现场教学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学习环境,具有实战性,这与以往在课堂上开展的幼儿园教学组织的模拟情景教学相比,更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可评价性。学生在现场听课、评课、当堂反思,从而获得更加真实的感性经验,更有效地感悟幼儿园教学组织的理念

二、“同课异构”的教学形式

对于学生而言,最直接的学习莫过于在听课中摸索,在比较中思考,在课堂评价中进步。于是,“同课异构”现场教学的构思就形成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让学生看了两节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归纳和学习了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理论知识,然后,我给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这一课题,让学生开展小组集体备课,并推出一名学生来组织这次活动的教学。不同的是,这次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尝试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还有教师本人的参与。我也备了同样的一节音乐欣赏课,和学生先后在两个中班班级组织教学,以提供给学生参考、对比、评价的依据。这种“同课异构”的对比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观察两节不同的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思考和关注不同教学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使教学设计不再流于形式,也使学生更深入地研究和了解今后的工作对象——幼儿。

在这次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这种全真比较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表现在两节幼儿园教学的有效组织上,因为没有有效的幼儿活动组织,就无法有效地开展反思和评价。其次应表现在学生敏锐的观察反思和评价上。第三应表现在所提供的两节幼儿园教学组织的模板具有差异性、可比性和相互应答性。为了达到这样的有效性,我和学生在课前的备课上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课前,我首先听取组织这节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设想,帮助学生修改教学设计。在指导她备课时,我还要做到精准地把握指导的尺度,要做到充分尊重她的原创,不过多地用我的思路去干涉她的思考,同时又要帮她指出问题所在,帮助她完善自己的设计。在指导学生备课的过程中,我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去组织幼儿开展这一教学活动,我要发现问题、预设问题,在发现和预设的基础上设计具有我自己特色的组织方法,并使设计和学生的设计具备比较性和相互应答性。在上课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发言内容的归纳、提升和引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总之,在本节课中,学生态度积极、观察细致、思维活跃、评价到位,师生都在教学中取得了收获。




上一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教研组研究课评述表
下一条:常州市幼儿师范学校组内研究课教案范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