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肌理的制作》教学案例

  • 2011年09月22日 00:00
  • 点击:[]

《实用肌理的制作》教学案例

武进区教师进修学校 殷荣荣

一、 案例背景

职高美术课的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教师本身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巧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性知识,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有时备一节课要花去两三天时间,从学案到课件、教案非常的完整,条理性也很强,但有时候在课堂上还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我认为美术课堂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艺术素养共同提高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实用肌理的制作》一课,是我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图案第二册中的第二章第二节:图案肌理制作技法,重新组编的课题.这课是5年制学前大专的第二年课程。通过几个学期的接触我比较了解这个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学生虽各方面基础都属同年龄孩子中等,但孩子们比较活泼,不怯场。本单元是属实践·探索学习,继第一节以欣赏·评述为主后的一节造型·表现课,内容本身比较新颖,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是

发现生活中的肌理后的延展课程。教师的因势利导非常重要,否则学生容易陷入毫无目的操作,时间的安排也至关重要。明确了这课的目标重点后,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备课工作,包括找寻资料、制作课件、尝试多种制作肌理的方法、设计活动的方法、规则等等。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本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们兴致高昂,作品质量出奇的好。这堂课,我觉得虽然效果还不错,但还存在不少遗撼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将教学思路总结如下:

二、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肌理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肌理在各种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

2、了解探索几种人造肌理制作方法,获得操作经验和艺术创作乐趣,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和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肌理美术作品的赏析,并能借鉴人造肌理的方法制作一幅肌理美术作品。

难点:能否控制肌理制作效果,并作出审美判断。

兴趣点:制作过程与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

(三)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观察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

活动方式:小组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

教学模式:观察分析——交流认识——动手探索——评价讨论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室,自制课件,自制肌理效果图,实物投影仪。

三、课堂实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①课前调动:在之前一节《在生活中发现肌理》一课中,我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情景与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这一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②悬念引入:我采取简单而有悬念的引入“我们今天学习几种制作美术作品的方法,它不需要你有多么高深的艺术造诣,也不需要多强的造型能力,需要的是你的艺术灵感┈”

③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上网查找图片资料,制作课件,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感受,例如:我选择课本上没有,电脑制作的一副旋涡肌理效果图放在课件的页面,引起学生们一片片哇、哇声,一开始就激起他们的兴趣。

(二)体验乐趣

新美术课程的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术体验乐趣,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美术课堂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之一。

①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这一节课,当欣赏到版画作品《竞艳》时,有同学说感到猫的姿态很美,身上的肌理也漂亮;有的同学却说感到猫的神态怪怪的,很恐怖,对这两种说法我都给予了肯定,并乘机讲:这就是肌理运用使艺术品产生的独特的魅力,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肌理的美术语言特点的理解。

②启发想象,调动思维:当欣赏服装设计《龟裂泥土的启示》这件作品时,乍一看到作品,学生懂用龟裂泥土这种肌理效果有什么意图,我就引导他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看过龟裂泥土的肌理图,有些同学还讲得很好,说像老人脸上的什么……聪明的孩子们听我提示到此,都给出了答案:为了衬托出模特娇嫩的肌肤。欣赏完紧接着我给学生示范肌理制作方法,考虑到学生对抽象肌理的难理解,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我适时在抽象的肌理图上做了少许添加与修饰,抽象难懂的肌理图案顿时变得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如在水墨吸附肌理图案上加上一个小小的孙猴子,哇!大闹天宫,在拓印肌理图案上加上小船,哦!原来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学生们一个个被吸引了,给画命名变得简单而自然,同时使他们的想象又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

③观察理解,掌握技能:多媒体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是现代化教学不可缺少的设备,这节课借助实物投影仪,我演示了两种肌理制作的方法,直观而明了介绍了吸附法与拓印法的制作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理解,迅速掌握了方法,激起他们的信心与作业兴趣,课堂上的作业证明学生基本掌握了制作方法,而且作业效果好,对于一个基础一般的普通班学生,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

④师生互动,营造氛围:整节课我都比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包括欣赏作品,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与感受;比如演示过程中叫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做帮手,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作品等,使学生感到自我的重要性,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有一种参与体验的乐趣。

⑤分组比赛,合作学习、鼓励创造:完成演示后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为了将整堂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我采取分组比赛,合作学习方式。同桌合作一幅作品,一组与三组比赛,二组与四组比赛,并鼓励学生尝试多种制作方法,同学们你拿墨汁,我拿宣纸;有的挤颜料,有的抓卡纸;做完的同学惟恐落后于其他组,争先恐后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这个时候,自身的力量,与集体的力量融合在一起,自身的荣誉也与集体的荣誉联系到了一起

,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一种创造的乐趣、互助的乐趣,被需要的喜悦。

⑥多元性评价:最后我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评,让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作品,讲自己作品的形态、构思、作品的启名和独特之处等;小组互评,除了本组自评外,要求对别组的作品也用欣赏的眼光发表见解评述。对所有展示的作品我都注意发现它的独特之处,并适时指出其不足之处。整个评价过程高潮迭起,他们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和精彩的描述赢得了同学们包括听课老师的一阵阵掌声。

(三)培养志趣

作好课堂的延续,这堂课上完了,但教学还没有结束,课后,我组织学生举办了肌理设计·应用作业展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增强对艺术的感悟与体验。

四、总结反思

总结这节课,我围绕课题,建构:“参与——体验——内化”的美术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认识的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感受、体验、美术的欢乐,使学生处于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但也有不足和遗憾之处,如课前需要准备的材料工具太多,包括颜料、调色盘、墨汁、毛笔、宣纸、挂历纸等,短短一节课40分钟时间,要完成从欣赏到演示到学生操作到评价的过程,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为了不耽误课堂的时间,课前甚至为学生准备好装水的水盘,包括课后还需要大量时间来做好课后卫生,但看到孩子们从以前被动学习到现在主动学习,从沉闷无聊到兴奋愉快,从自卑灰心到充满自信,一系列的变化,包括自己都在课改探索中享受到创新的乐趣和快乐,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另外我觉得美术教学在新课标下,作为美术老师要不断做出一些改变:

1.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整合   

有学者指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这三种学习必须并行而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寻求合理搭配方式,设计本学科学习内容。   

2.教材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找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内容问题化,实际上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深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使高中生有强烈的追本求原的欲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知识。这就是把结论用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去发现、思考,并得出结果。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可能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面和形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应考虑符合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差异,以及互动的、创造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学习效益。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   

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语言地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思考、交流、讨论,否则就失去了美术作品鉴赏的意义。比如《肌理》一课,就是原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上课怕懂头脑。原来的课程设置模式和顺序应不能盲足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才可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从以上几点看出,开展转化学生学习方式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管理者、解释者和评判者转变为合作者、协调者和服务者。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开展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考虑得更多的应是如何更好地给予指导,以培养学生正确学习的态度,这是美术鉴赏中开展多种学习方式的重要基石,也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改革中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上一条:听课统计
下一条:胡凤岐新教师汇报课教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