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画作品欣赏》说课稿(ylp)

  • 2011年09月22日 00:00
  • 点击:[]

《近、现代中国画作品欣赏》说课稿

杨丽萍 2005.10

《近、现代中国画作品欣赏》是电美专业“美术鉴赏”教材的内容,本课主要是欣赏几幅优秀的国画作品,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该课的欣赏,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为后阶段学习中国画技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同时,本节课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特点。

《美术鉴赏》教材彻底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编写思路,该课内容充分体现了近、现代中国画作品的特征,体现了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线条)和独特的艺术特点(以形传神,气韵生动)。

3、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在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2)初步理解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通过欣赏加深对近、现代一些中国画作品的感受、认识和理解,提高欣赏能力,强化对中国画的热爱之情。该课教学的重点是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难点是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为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法。利用作品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进行对比,明确学生的认识,加深理解。如在本课中的古今对比、中外对比、工笔与写意的对比,同一题材不同形式的对比等等。

2、情境创设法。美术学习中,情感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和利用的因素,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了对美术作品的强烈情感意蕴的挖掘和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导引,加强了欣赏主体的感受过程,使其产生共鸣,从而陶养其情感,加深其认识,实现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的很好的融合。

3、引导探究法。审美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既无丰富的生命体验,又没有足够的欣赏能力,因此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本课中,我主要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启发学生欣赏活动的内驱力,同时,运用了通感的心理现象,发挥音乐、画面的综合效应,使学生实有所感,体现了艺术融合原则。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生动、高效和交互的特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5、注重学生学法的培养。采用描述欣赏作品,记欣赏笔记,谈欣赏体会,回顾欣赏过程等训练,有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欣赏活动的方法与策略,进而促进美术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作品,回顾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

2、中国画在西方绘画的影响下会是怎样的?

(二)欣赏作品

1、完整欣赏作品《流民图》:感受作品——深入体验——分析作品——评价作品;

2、比较作品,理解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三)欣赏练习

1、提出欣赏要求,学生自己欣赏,写出欣赏体会。

2、听取学生发言,强化知识要点。

(四)结束

1、课堂小结。

2、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正确的评价中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不良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教学评价的情感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结果的激励性。在欣赏过程与练习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信息反馈作用。

五、板书设计

近、现代中国画作品欣赏

(一) 1、以线造型,注重内在精神。

中国画传统特点 2、构图有特点,讲究留白, 继承

强调诗书画印的结合。 发展

3、注重笔墨情趣。

(二) 工笔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写意




上一条:陈刚的教案设计“衣柜设计”
下一条:论文“中职学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就业形势及应对策略”(yl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