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工作报告

  • 2011年09月22日 00:00
  • 点击:[]

《关于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与指导”中实施“做中学”的研究》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我校的幼师专业是学校的老专业,也是骨干专业。自1992年开办幼师专业至今,我校已为社会输送了1000多名幼儿园专业教师。虽然我校毕业生一直以来都很受幼儿园欢迎,但我们仍强烈地意识到我们培养的人才存在着很多缺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她们的教学能力欠佳。为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校于2003年举办了幼儿园园长座谈会,向幼儿园园长了解毕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情况。园长们对我校毕业的学生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在肯定了毕业生的优点之余,园长们指出了学生在教学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我校的幼师生虽然技能较好,但运用技能组织幼儿园活动的能力欠缺,更谈不上教科研能力。一些园长自己本身就是从幼师毕业的,回顾过去的学习经历,深感幼师专业课中的“幼儿园活动教程”必须改变和幼儿园实际教学脱节的状况,使学生真正能学会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为此,“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老师吴英于20033月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受“做中学”教育理论和“国家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启发,

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们将课题名称定为“关于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与指导’中实施‘做中学’的研究”,同年12月申报了区级研究课题,20042月被批准立项。

课题立项之初,我们认真学习了有关理论,从网上下载了大量文章,详细了解了“做中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发展过程及国内外有关“做中学”的研究课题。我组年轻的专业教师卢春燕收集整理了36篇文章相关的文章,编成了文献汇总,并对文献资料作了详细的分析,写出了4200多字的文献综述,作为全体组员学习理论的指导。文献综述对“做中学”理论进行了追根溯源的分析,罗列了相关流派的主要理论,详细说明了“做中学”的主要论点,概括出各国“做中学”研究的主要做法和成果,使课题研究的思路在这些理论的支持下逐渐明朗起来。

为了是课题研究的目标指向更加明确,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于20044月再次深入幼儿园实地,与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及往届毕业学生展开了访谈。我们先后走访了南夏墅中心幼儿园、湖塘中心幼儿园、北港幼儿园、大地幼儿园等八所幼儿园,在与有关人员的交谈中,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我校毕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情况,体验到了她们的困惑。孙小娟老师将园长座谈会及访谈的记录进行了整理,写下了访谈报告。总结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种:

1、学生组织教学思路不清晰,对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掌握不到位,只会机械模仿。

2、学生对幼儿园教材不熟悉,无法精确把握幼儿园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3、学生组织教学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对幼儿不甚了解,与幼儿交流有困难。

4、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差,不能掌握活动组织的主动权,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访谈期间,许多幼儿园园长和老师都诚恳地指出了我们在“幼儿园课程”(即“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我们不谋而合的是,大家一致认为应改进对幼师学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要注重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学生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于是,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开始反思以往的教学,意识到:要想培养学生的实际活动能力,只有在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而“做中学”的教育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要想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组织幼儿园活动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这个思路,也和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师范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继续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的精神相吻合。

一、研究目标

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我们就确立了研究目标。

1、明确“幼儿园课程设计与指导”学科的教材来源,合理有效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教材。

2、形成有助于提高幼师生教学技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并促进幼师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3、建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做中学”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内容及过程

1、审视目前使用的教材,重新筛选、组合有效的教材。

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十分适合幼师学生学习的 “幼儿园活动”教材,我校使用的是大专自学考试的教材,这套教材的理论性强,内容含盖量大,适合已经具备了一定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自学使用。对于丝毫没有幼儿园教学经验的幼师学生来说,既抽象,有繁杂,不利于她们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不利于教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我们认为,幼师学生对教学理论的掌握应从实践操作中开始,学生应首先知道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操作方法,才能对书本上的理论有所领悟,然后才谈得上研究活动理论。因此,纯理论的教材是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的。

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并熟知幼儿园的教材,了解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于是,我们选择了南师大编写的《幼儿园教师知道丛书》作为教材的一部分内容。这套书是幼儿园的教材,共分五类——科学、语言、艺术、健康、社会,每类又分小、中、大班三级,总计十五册。对于这十五册教材,我们精选其中的典型教材,作为案例分析和学生“模拟教学”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它是教学的切入点和归宿。所谓切入点,我们的教学往往是首先以案例展示开始,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概括提炼理论要素;所谓归宿,就是我们教学的有效性,总是通过学生运用这些教材进行“模拟情景教学”和“真实情景教学”来检验。

当然,“做中学”不是否定知识学习的必要性,适当的理论学习还是必要的。因此,第二部分教材就是对以前使用的教材的合理筛选。我们选取了原有教材中有关活动目标、活动内容部分,结合对幼儿园教材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对照学习,以使学生做到既能操作,又能说出操作的依据,也就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将两部分教材选定后,我们于200378月份由组长吴英负责完成了试行教学大纲的制订,于20039月开始使用经筛选和重组的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上课时兴趣浓厚,基本上消除了以往教学中消极的情绪,出现了争相发言,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我们感到对教材的筛选和重组受到了预期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使用和修改,我们于200410月,正式制订了本学科的教学纲要。现在我们依据这个教学纲要组织教学,感到效果较好,使用也得心应手。

2、研究有助于学生“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案例情景教学

我们发现 “幼师毕业生不会组织幼儿园教学,所学知识无法转化为教学能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幼儿园提出尖锐批评:师范专业课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流于形式。面对这样的评价,我们深受触动。“教学流于形式”的原因是什么?追根寻由,就是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只管使用一支粉笔和一张嘴,不管学生听懂了多少,听进了多少,更不管学生学的东西有没有用,会不会用。这样的教学效能很低。

“做中学”的理论的核心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亲自实践,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知识经验,也就是从行—知的学习过程。

经过思考和探索,我们开始实践“案例—情景教学”。“案例—情景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幼儿园教学的真实而鲜活的案例导入课堂教学,案例中隐含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疑难问题,也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找出答案,总结出普遍教学规律。然后,在课堂模拟情景中,让学生亲身尝试体验。这种教学模式包括了三种形式——课堂模拟情景教学、课堂真实情景教学、幼儿园实地情景教学。

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这种教学具有其自身特点:①以生动的案例为教材。

②师生共同探讨是上课的基本方式。③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推动者。④学生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吴英老师在0310月的市级公开课和043月的市级竞赛课就是这种类型教学模式的集中体现。

2003学年中,我们一直坚持采用“课堂模拟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有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基本使学生摆脱了只听不想,只看不做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上课的热情很高。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由于“课堂模拟情景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单凭这种模式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是不够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模拟情景教学”的实战性差,涉及面窄,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活动组织精雕细凿。于是,我们又利用学生回乡见习的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真实情景教学,在实习幼儿园主班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实地情景教学”。我们又和湖塘中心幼儿园联合教学,采用竞标的方法,推选出部分学生到该幼儿园去上课,全体学生前往观摩,并请幼儿老师在平行班上同样的课与之对比,使学生在这种独特的教学形式中直观感受幼儿园教学组织,通过对比,领悟其中的道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不能常常进行,但每次收获都很大,对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与“课堂模拟情景教学”互相配合,取偿补短。

关于案例情景教学,吴英老师的论文《运用案例,创设情景,促进学生专业成长》获得了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三等奖。

3、改革学生作业方式,实行准学分制评价体系。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教师执掌着作业布置的绝对权利,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作业形式单一、枯燥,缺乏层次感及选择性,使学生对作业充满厌烦甚至恐惧心理,作业常常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累赘,既让学生望而却步。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就,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为此,课题组认为,作业应提倡自主、自愿、自选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尝试从作业类型、作业布置方法及作业评价方法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丰富的作业类型有阅读拓展型作业、收集整理型作业、尝试实践型作业、合作共享型作业、观察记录型作业、劳动服务型作业;作业布置方式有自选式、推荐式、招标式;作业评价采取准学分制。具体操作方法是平时的各项作业每项5分,一学期八次作业,共40分,每项作业评分做到公开化,累计得分直接打入学期总分。学生的“情景教学”组织需要备课、做教具,比较复杂,满分为20分,也直接计入学期总分之中。每个学生平时的教案写作,按10分计算,也同样直接计入学期总分。余下的30分为教学理论卷面考试分。这样的作业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质量大大提高,作业成为了学生的乐趣。吴英为此撰写了论文《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这种评价体系经校方同意,与03学年开始试行,04学年已基本确定。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可能对其中的部分细节还要作进一步修改。

4、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培养学生的与幼儿园教学相关的各种能力。

幼儿园的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对教师的各种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如:配合“科学教育”,教师要学会设计和布置班级的各种科学角;配合“体育活动”,教师要学会创编各种幼儿园体操和体育游戏,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型多样的运动器械。于是,我们在学科活动方面下了很多工夫,力求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在各种设计制作活动中提高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相关的各项辅助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先后开展了“幼儿园自然角设计与布置比赛”、“幼儿园轻器械操设计表演”、“幼儿园体育游戏设计”、“小型多样运动器械设计与制作”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积极主动,互相比赛,你追我赶,各种作品精彩纷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还引起了低年级同学的兴趣,使低年级的学生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这门课的准备心理状态,可谓一举两得。

三、研究结果

从03学年开始,本课题作为校本课题开展研究,到04年通过区级课题立

项,我们收到了理想的研究成效——

1、课堂教学的变化

教材的筛选和重组,使教学摆脱了被禁锢的状态,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案例情景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做中发展。作业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在一项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中显示,94.83%的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的学习; 98.18%的学生认同了在做中学习的方式;83.6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88%的学生把学科作业看作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且能自觉主动地争取完成作业;79.3%的学生感到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信心。

现在,“案例情景教学”已成为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不仅教师能熟练掌握这种模式的教学,而且学生也已经认同和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作业方式和评价模式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学校认可。

2、学生的能力分析

04年4月起,课题研究背景下的第一批学生开始了毕业实习,9月后陆续被各幼儿园录用,在对毕业的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幼儿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评价如下表所示

04届幼师毕业生教学能力情况反馈表

内 容

满意率

较满意率(%)

不满意率9%0

教学设计与教案写作能力

20

80

0

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30

60

10

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能力

10

80

10

对幼儿的了解、与幼儿进行沟通的能力

50

50

0

教学方法运用的能力

30

50

10

对教具设计、制作、使用的能力

30

70

0

教态及组织教学时的心理素质

50

40

10

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新理论、新信息的学习、接受能力

40

60

0

用人单位认为,04届毕业的幼师生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具的设计使用、教学语言、教态等各方面都显得比较成熟、老练,有一定的驾御课堂的能力。部分同学受到了幼儿园的特别重视,已被安排在较重要的岗位上。

3、教师的发展

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首先,研究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

员曾经遇到过许多的困难。大量的理论学习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我们逐渐把握“做中学”理论的精髓,卢春燕是位年轻的专业教师,她好学习、爱钻研,所写的文献综述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提供了指南。在访谈活动中,小组成员在教科室周吉元主任的指导下,学会了访谈的研究方法。孙小娟老师撰写的访谈报告为课题研究确定了方向。在研究的过程中,组长吴英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模式,筛选重组教材,完成了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并先后撰写了《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如何有效开展幼师专业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幼儿师范学校“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的“做中学”初探》、《运用案例,创设情景,促进学生专业成长》四篇论文,其中一篇获省级论文评比二等奖,一篇获省级论文评比三等奖,一篇发表于《常州教师教育》杂志。教导处赵颖主任也积极参与研究,撰写了论文《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通过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意识不断清晰,理念不断更新提高,在教科研的能力上跨上了新台阶。

其次,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幼儿园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是一门专业技术课,它对任课的专业教师有着特殊的要求,即专业教师不仅要会组织幼师的教学,还要精通幼儿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更要具备与幼儿园教师相同的技能。尤其是采用了“情景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专业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近两年的教学研究中,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练,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技能不断娴熟,成为受到学生欢迎的多面手。

四、研究反思

课题的研究初见成效,这是对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努力的回报。通过做课

题,我们的教学思路逐渐清晰。我们已经走出了十几年来幼师专业课的误区,也可以自信地说:我们的专业课教学是走在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的前列的。但是,在研究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发现了一些问题:

1、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与幼儿园教学接触机会少,对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不甚了解,这造成了教学上某些观念落后,赶不上幼儿园教改的步伐。

2、我们缺乏符合课程要求的专业教师,该课程对专业教师要求苛刻,培训专业教师是当务之急,否则,研究成果的延续和发展将成为泡影。

3、我们的教学绝大部分时间是停留在课堂这个单一的环境中的,这与“做中学”所要求的学习环境还有一段距离,怎样更好地创设学习环境,不仅是专业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学校领导应当重视的问题。

4、研究虽然进行了近两年的时间,但这个课题似乎还没有做完,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一直都会发现新问题,不能说现在研究的成果是最好的答案,所以这个课题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建立在多年来对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的,是务实的,

不是纸上谈兵。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教学的改革,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师生双方的专业成长。我们坚信,课题的研究终将使学生收益,也会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和支持。将来,我们还要同用人单位联合研究,将教学研究延伸到校园外。




上一条:工作室成员
下一条:在情景中比较 在比较中探索 在探索中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