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有感

  • 2013年01月25日 00:00
  • 点击:[]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的作者是姜大源先生,教育职业教育中心所所长助理、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主编。1981年在德国亚琛阿业大学学习三年,在波恩中国驻联邦德国使馆教育处工作四年,在教育部柏林留学服务中心工作四年,可以说作者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着真实的感受。作者是学习自动控制专业的人,作者对德国的职业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得出一个国家的教育结构取决于该国的产业结构,而职业教育同样也能够富民强国,带着学习的态度,我已经于两年前认真阅读了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并且在天津学习期间听了姜大源先生的专题报告,今年再次拿起这本书,用认真学习的态度再次阅读。

纵观全书,作者从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出发,引出专业、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育,非常系统的统一了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目前职业教育缺乏的正是这种思想体系与对职业教育整体把握的思想者,或者这类的著作很少,基本上没有影响力。职业教育到底缺少什么?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学、研究等,应教什么?应研究什么?应关注什么?从本书中都能得到一定的解释。当然,我个人也认为,姜大源先生的个人阅历以及对德国职业教育观注及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深刻认识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的十一个观点:

1.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

这一点特别符合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因为入学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在职业学校,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重新看待学生的能力,会对大部分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

作者的本意是指: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需要人的不同的智能,比如说:理发师,对形体美、对美学等需要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再如说:车工,对手脚协调性要求非常高。不是基于多元智能的观点看待学生,搞不好职业教育。

2.基于能力的教育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技能机器人,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人,而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

能力本位的教学观中: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被总结出来。

本人完全赞同观点:职业教育对待人的能力时,需要将思路调整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上来。因为受教育的人在从事岗位工作时,必须有自主发展的能力,并且需要掌握应对工作的各种方法,这包括了社会能力,这样的教育观对学生来说是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并且可以持续发展。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职业教育的课程应是什么样的,微观课程的组织方法应是什么样的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目前大多课程依然是以序列组织的,以学科为中心进行组织,当职业教育需要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能力时,我们的课程就出了问题。理论与实践怎么也联系不起来,各唱各的调,互不相关,这样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重新审视的职业教育的课程类型,并且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的指向。主要解决怎样做怎样做好的问题。交顺序进行的课程调整为以工作需要为中心的并行结构,当然这需要很多时间才能完成。我认为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职业教育必经之路。这种思路也对解决我们专业目前面对的问题提供了思路,正在着手系统的重新规划课程内容。




上一条:简论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
下一条:《中国园林植物》教学反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