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分组: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方式的有效尝试

  • 2011年09月29日 00:00
  • 点击:[]

2009年常州市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

——关于《Flash》“影视前沿”效果制作的教学案例

武进区育才职业高级中学 邓云娇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电脑美术专业技能课《Flash》中“影视前沿”效果的制作。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Flash基本动画,完成“影视前沿”效果的制作。

研究问题:运用即时分组合作方式,解决常态分组合作下的学生学习倦怠问题。

问题背景:分组教学是当前计算机学科中十分常用的教学策略。任课教师常常会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性别、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学习水平等情况,帮助学生组建合作小组。确定组长和其它小组角色,形成“常态小组”。组长负责组内各项工作的安排与协调。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组长们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作为最广大的组员,他们经常听从组长的安排,接受组长的帮助,以至于在思想上形成了一种依赖,行动上形成了倦怠。应该说,这种常态分组方式,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很大程度来说,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种严重的挫伤。

解决方法:在教学开始前,采用“分组卡”或“抽数字”等方式组成“即时合作小组”,在分组卡或数字卡上会有一些是带☆号标志的,抽到该卡的同学为“即时组长”。在教学开始时,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以小纸条的形式传递给各小组,并且要求“即时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对能够处理问题形成解决方案,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实提出。每个问题都有组内成员轮流向全班作汇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常态分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由于组长是不确定的,每位同学都有可能成为“组长”。另外,教学过程采用分组讨论、汇报的方式,每位同学都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汇报者。这对于学生自主意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即时分组”下的教学呈现

课前准备

在抽签之前,跟同学说我们今天课上要采用一种新的玩法。然后让学生抽签,让抽到签的颜色一样的同学聚集到一起。签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每组6位同学。明确每组中抽到带☆号签的是本次小组合作的组长。并且让小组成员根据所在组签的颜色给自己的组起一个雅号,把雅号写在事先准备好的每组一块引导牌上。如学生根据水果颜色的不同,分别给自己的组起了:草莓、桔子、柠檬、西瓜、青苹果、蓝莓、葡萄的雅号。

导入新课(2分钟)

师:介绍分组情况,隆重推出各组组长;

生:各组组长带领组员集体亮相;

出示效果(3分钟)

师:出示“影视前沿”动画效果;

(效果说明:红与黑渐变的背景;左上角,使用黑色与白色的文字搭配,使图面效果张扬而又不失沉稳;中间,蝴蝶从场外缓缓飞入,飞飞停停,最后落在数码相机的角上,还不断地拍着翅膀;右边,在网格下面影视明星的照片组合在向右循环滚动;整个动画效果亮丽、生动,独具匠新。)

生:惊喜、兴奋、窃窃私语;

(这一动画效果很漂亮,确实有令人为之一振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

明确讨论要求(2分钟)

师:将讨论要求发给每个小组,并进行讨论前的指导;

(讨论内容如下:

1.该实例现有哪些素材,还需要自行制作哪些素材?

2.对于需要自行制作的素材,你们组技术方面存在困难吗?具体有哪几方面的困难?

3.你们分析后觉得,在该实例中,哪些动画效果可以做在场景中,哪些动画效果更适合做在影片剪辑里?

4.你们觉得该实例需要用到哪些动画类型?

5.对于这些动画,你们技术方面是否存在困难?哪些困难?

师:10分钟讨论结束后,每组派5个代表分别回答以上问题。组间可以相互质疑。)

小组讨论(10分钟)

师:组间巡视,并重点参与了一个小组的讨论;

(对小组的合作过程进行观察和介入,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的困难提供及时的点拔。)

全班交流、汇报(8分钟)

组长组织组员就讨论的结果向全班作汇报,除组长外,五个问题组员各回答一个。经过组内讨论、全班交流、组间相互质疑和答疑,该动画中大部分小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交流汇报到最后,全班学生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到了一点:右边的网格效果。有的组没看懂其原理;有的组原理分析其实是对的,但由于对技术方面没有把握,因此也不敢枉下定论。学生都迫不急待地想解开“网格”之谜。这时进入“教师点拔”环节。

教师点拔(7分钟)

首先,教师制作一个与网格类似的效果,让学生看出来,网格效果的动画原理是“遮罩动画”。接着再来分析网格本身是如何做出来的,从而引导大家去发现Flash软件的隐藏功能——时间轴特效。

分组完成作品(8分钟)

至此,学生合作完成作品已不存在技术方面的困难了。学生完成作品的积极性也空前的高涨,任务完成的很快。

总结提升(5分钟)

总结分三方面:一、学生就该实例的技术方面进行总结;二、请本次“即时分组”的组长,特别是以前没有担任过组长的同学,来谈一谈做组长的感受;三、教师对这次“即时分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进行及时的激励,对“即时组长”和组内突出的成员进行表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评析

一、“常态分组”的利弊。

:由于“常态分组”的小组是在经过教师一段的观察、分析,并从学生的个性特征性别、思维特点、能力倾向、学习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组成的,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也是根据其能力特点来分配的,如有技术顾问、美术顾问、文字顾问、文秘等,都是根据学生有这一方面有特长而定的。一段时间后,学生相对熟悉了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组长对如何分工,如何组织讨论等问题也比较清楚,组员也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每个人都能从事自已擅长的事,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因此,从合作学习组织的角度来说,“常态分组”有其优越的方面。

:在“常态分组”教学中,由于受到组长的确定性和小组成员固定等因素的影响,“常态分组”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参与程度就开始出现不均衡性。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了“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一部分学生主要表现在:1、被动学习,没有自己的学习目的。2、思维惰性化,浅尝辄止,不能深入思考。由于学生养成了有问题找组长的思维方式,因此,学生往往遇到问题,要么向组长寻求帮助,要么“绕道而行”,不愿深究,缺乏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和顽强的学习毅力。3、事不关已,如同课堂学习的旁观者。认为完成任务主要是组长的事,即使完不成任务老师也不会找到他。

二、“即时分组”的利弊。

利:1、“即时分组”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的游戏。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热情、大胆、性格张扬,喜欢新鲜,愿意尝试新事物、新玩法,不愿意墨守成规。因此“即时分组”方式比较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需要。

2、由于每次组长和组员是不确定的,而大多数同学都希望能尝试“组长”的身份。因此,学生在每次上课前充满着期待。

3、每位同学每次都不可能遇到相同的合作对象。一般来说,大家都希望给不太熟悉自己的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是一种很好的、可以被利用的教育资源。从而很好地抑制了学生在常态条件下的学习倦怠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过“即时组长”(特别是以前从没当过组长的同学)的同学都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感受体会,特别是懂得了做组织、管理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在下次自己当组员时能真正体谅组长,与他人金诚合作。这也完全符合当今教育倡导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教育精神。

弊:1、由于“即时分组”在上课之前进行,上课时还要进行“分组后的热身运动”,因此总体来说,课堂时间方面比较紧张;2、对于以前没当过组长的“即时组长”,教师要对他们的组织管理方面进行辅导,这将牵制教师很大部分的精力,有时甚至会限制教师全班巡视的时空。3、部分小组可能由于抽到的都是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所以分组讨论时就会形成技术方面的“卡壳”,这样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点拔、疏导,对教学效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扬长避短,相得益彰。

在这次“即时分组”尝试之前,笔者在教学中一直采用“常态分组”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笔者感觉到“常态分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常常为小组中部分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感到苦恼,觉得自己很难来调动这一部分同学,而且对他们的学习也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尝试表明:“即时分组”的确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合作、理解他人等方面有其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课堂时间的紧张、小组不便于管理、教师注意力分散等方面的缺陷。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我们不妨把两种分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既设有“常态组”,又在一定情况下进行“即时分组”,真正做到“长短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




上一条:追寻有感觉的课堂——《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教学案例
下一条:《室内场景布光》课堂教学案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