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礼仪》模块化校本课程框架(试行)

  • 2008年06月03日 00:00
  • 点击:[]

一、课的性质、任务

1、课的性质:

礼仪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一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并成为人类活动的准则。它不仅体现了施礼者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也体现了施礼者对他人的尊重程度。它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友好相处并形成良好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礼仪是是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它以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礼仪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旅游礼仪是在旅游接待服务过程中,对旅游者表示尊重和友好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旅游礼仪以礼仪为基础和内容,它与礼仪有着共同的基本原则:尊重、友好、真诚。
旅游服务礼仪是礼仪在旅游行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和实践性学科。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旅游服务礼仪被选定为我校旅游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2、课的任务:

由于旅游行业是以出售服务为主的窗口行业,旅游服务具有服务接触非常高、服务质量感知的模糊性、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等特点,它需要服务者和顾客之间良好的沟通,这种沟通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服务质量的优劣和高低。因此,礼貌待客既是旅游行业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旅游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既影响着旅游企业的形象,也影响着国家形象。因此,旅游服务礼仪是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但是,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礼仪原则和规范自觉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并经过努力形成自己在待人接物时应有的风度。

本课程根据旅游服务的特点,立足于适应21世纪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市场的需要,突出对学生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道德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运用旅游服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和旅游服务礼仪的基础知识、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礼仪素质;修塑学生高贵、纤美的身体形态;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文明程度;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该学科的知识解决旅游工作中实际为题的能力。

3、相关联的学科:

由于该学科的内容交叉性很强,它与民俗学、传播学、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体育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关系密切。所以,需要学生具备相关联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

4、主要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学生树立很强的专业意识、职业意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在实践上具有很强的动口、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课程特点,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格言、名言,突出礼仪在生活中、旅游服务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礼貌待人、礼貌待客的意识;采用实训、情景、表演、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于难点内容,则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该课程主要分为理论和实操两个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占12学时,实操占28学时
第一模块 基础理论篇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旅游礼仪的特征与原则
第三节 旅游工作者礼仪修养的意义、准则及培养途径

第二模块 公共礼仪篇

第一节 见面与介绍

第二节 拜访与接待礼仪

第三节 仪容仪表仪态

第三模块 岗位礼仪篇一(导游)

第一节 旅游工作者的语言礼仪

第二节 旅游接待与服务礼仪

第四模块 岗位礼仪篇二(酒店)

一、前厅服务礼仪

二、客房服务礼仪

三、餐厅服务礼仪

四、带客游览服务礼仪

五、带客购物服务礼仪

六、突发事件处理礼仪

第五模块 宗教礼仪

第一节 基督教礼仪

第二节 佛教礼仪

第三节 伊斯兰教礼仪

第四节 道教礼仪

第六模块 民俗民风

第一节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

第二节 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

第三节 美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

第四节 大洋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

第五节 非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

第六节 港澳台地区礼俗礼仪




上一条:参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训12
下一条:参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训1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