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中生进行礼仪教育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武进育才职业高级中学庄东芳
摘要:礼仪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中的一部分,也是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职校开设礼仪课程,对职中生进行礼仪教育,除了是职校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需要,也是职校学生形成良好职业形象、成功就业的需要。由于职中生在礼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失现象,这一现象已受到学校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列举中职生礼仪方面缺失现象,引出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阐述了对职中生进行礼仪教育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成效与反思。
关键词:礼仪教育、课题研究、礼仪缺失、 德育
一、对职中生进行礼仪教育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我校职中学生的礼仪缺失的突出表现
当今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我校职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仪常识,不懂得温和谦让,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讲究个人自由,忽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缺乏良好的礼仪习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
首先,师生间存在礼仪缺失现象。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然而如今的师生间连最基本的礼节也逐渐消失,一些学生在校外甚至在校内遇见老师,总是视而不见或绕道回避,连打招呼、问好这些基本礼仪也很难见到。据了解,一些传统的课堂礼节已逐渐“淡”出课堂。眼下一些学校,“起立问好”成了稀奇事。偶尔有同学课上听见老师喊“同学们好”时,很多学生常常要过上十几秒钟,才稀稀拉拉地站起来,很不“情愿”、参差不齐地问一声“老师好”。学生在课堂上起立向老师问好,其用意不停仅仅是提醒同学开始上课,也体现了学生对老师教书育人的应有尊重。其实师生间的礼仪不仅仅是上课前的行礼问好,更重要的是课堂上的相互尊重。现在的职中课堂纪律远不及中小学,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看报纸、看小说、发短信、听耳机,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已令人吃惊。
其次,同学之间也存在礼仪缺失现象。有的学生见面常常以脏话代替打招呼。有的学生经常未经别人同意就擅自拿别人的东西,少数学生甚至直接偷别人的财物,男生中有偷盗现象,女生中也大有人在。每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有责任的一方不能主动承认错误,双方缺乏谦让,致使矛盾激化,有的甚至上升为刑事案件。在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却不知道学会尊重别人,很难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另外,也有少数学生与父母之间也存在礼仪缺失现象。例如有些家长远道为子女送钱送物,作为子女本应感恩,然而有的学生却对父母冷言相对,弄得父母很尴尬。有的学生平时很少和父母通信、通电话,只要通电话就是要钱,更有甚者骗父母的钱用于其他方面消费。
2.学生荣耻不分、美丑不分
一些职中生荣耻不分、美丑不分,把一些不文明、粗俗、陈腐的东西当做“新潮”、“潇洒”。例如有些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看成是有“个性”。学生中讲脏话,穿着过于暴露,剪奇异发型,烫染头发,穿拖鞋进教室,公共场合嘻笑打闹,甚至有男女生搂搂抱抱等不良现象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所有这些现象说明如今的职业学校校园里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也折射出职校学生道德水准的滑坡。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特别是旅游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礼仪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因此在我校职中学生中特别是旅游专业学生中加强礼仪教育更是势在必行。
(二)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礼仪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它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又表现为传统的民俗习惯。礼仪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中的一部分,也是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有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找到渊源。 因为从更深的层次看,礼仪体现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在职校开设礼仪课程,对职中生进行礼仪教育,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传统,接受礼仪文化的积淀,树立崇尚礼仪的理想和信念,增强礼仪的观念,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礼仪教育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礼仪教育是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旅游者进入我们国家。因此,旅游专业的毕业的学生也就会接待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了解各国的风俗、礼节与国际惯例,入乡问禁,才能使言行举止符合涉外礼仪规范,培养高雅气质,从而赢得信任和尊重,维护自己与祖国的尊严。这正如西班牙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由此可见,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更反映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现在,西方已经有了正规的礼仪学校,专门教授年轻人各类有关社交礼仪、心理及技巧的课程。我校的其中一个专业就是专门培养从事旅游服务专业人才的,旅游服务行业需要的正是气质风度佳、交际能力强的服务与管理型人才,因此,在我校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更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职中生进行礼仪教育课题的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一)正确处理好礼仪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矛盾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有内在道德要求,又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礼仪的内在要求是指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尊重、诚恳和善、谦恭和有分寸。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指礼仪的内在要求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仪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正确处理好礼仪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矛盾,应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礼仪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
没有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如果对礼仪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校应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这是解决礼仪缺失的首要问题。(1)可把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因此,我们应长期坚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学生“明礼”这一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职中生的礼仪修养。(2)可把礼仪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结合起来:现代礼仪中的道德观观念,体现了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统一。特别是在职业礼仪规范中,蕴含着对职业的认识和从事本职业的要求。(3)可把礼仪教育与纪律观教育结合起来:纪律观教育是任何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职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或者说是从“他律”发展而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4)可把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引导职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道德情操,构筑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2.确定礼仪外在形式的重要作用
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是很不够的,礼仪和人的其他知识、能力一样,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得到。如大家熟知北京昌平职业学校,为给08奥运会提供优秀的奥运礼仪小姐,在一年前就开始了基本的礼仪艰苦训练,一个微笑也要训练长达半年之久,直到笑得亲切、自然、文雅才能获得奥运礼仪小姐的资格。当前职业学校对学生应加强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行为的训练,让学生经过礼仪规则、礼仪态势和语言的学习、训练,习得高雅的礼节、礼仪,养成礼仪周全的交往风度,表现出谦恭礼让、动静有节的大家风范。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和训练,无论是内在素质上,还是外在行为方式上,都与缺少这种训练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氛围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一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二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在礼仪修养过程中,环境的“他律”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发展健康的舆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引导职中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失礼言行及一些不文明的社会现象,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通过校园网络进行问卷调查、礼仪知识宣讲等形式,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教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应通过自身的行动做榜样,去影响、带动、教育学生。教师的礼仪必须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自律为基础。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的人,同时具有献身教育的价值观,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才能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一个气质高雅、仪表整洁的教师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穿着、发式应根据自己的职业、性别、年龄、体型的具体情况做到合体、和谐、整洁而又显示个性。教师只有把言教和身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礼仪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职中生进行礼仪教育课题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一)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营造了礼仪的氛围
我们课题级成员将对职中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通过组织开展礼仪知识竞赛和礼仪实践活动,在校园中营造礼仪文化氛围。例如课题组成员在今年的三月份组织了《礼仪文化问卷调查》和《校园文明礼仪问卷调查》两次调查活动,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仍是认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不抵触不反对,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存在,只是由于周围大家都不重视也就同流合污了,学生对礼仪教育更是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也希望通过礼仪教育能改变现在这种不良的状况。同时通过这两次的调查后以及学生处与班主任老师的进一步落实行动,校园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不再有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出现,也不再有吃游食现象等等。另外,再如上课前师生的相互致礼问候的过程,通过在课上老师示范鞠躬45度,让学生训练达标后,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按这样的标准进行,不符合标准不开始上课,只到做标准才开始上课。通过类似这样的强化训练以及相关老师对礼仪教育的重视,使得实验班的学生潜移默化地注意起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时时处处按照礼仪课上的要求去做,学生们更显得彬彬有礼了。
(二) 美化了学生的仪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由于礼仪是通过仪表、仪态、仪式来揭示人的内在品德和修养的,所以礼仪教育应在美学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的示范演练和培训,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授课时对学生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进行规范化的训练,课后还要继续对学生的坐姿、站姿、行姿训练,让学生在每天晚自习的基训课上化20分钟时间进行练习,并由班主任或值班老师监督完成任务,一个学期下来,从全校在操场上举行国旗下讲话这样的集会来看,与同年级其他班级相比,该班学生的站姿都要远远超出他们一大截,一个个站得挺拔又有精神,可以说是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再如今年五月,课题组成员组织我校旅游英语071班开展了“迎奥运 展礼仪”活动,其中展示的各种坐姿博得了全场的掌声和惊叹。这样一炮打响,开创了我校学生举行礼仪活动的先河。通过组织各班学生代表观摩后的宣传以及把活动照片上传到校园网上,收到强烈的反响与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领导还要求把该活动扩展到全校的舞台上去。从该实验班的同学写的活动总结来看,他们一个个自信心大增,说今后更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态,来展示自己无比美丽、自信的形象。
(三)优化了学生的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礼仪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礼仪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礼仪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去,并结合生活体验有所创新。我校经常组织学生礼仪队参加区一级的政府会议及其它剪彩礼仪实践活动,由课题组礼仪老师专门负责训练学生组成礼仪队,这样使学生学会适应在不同于学校的场合进行交际活动的方式、方法。另外旅游专业的学生还组织到不同的酒店进行参观或见习,课题组礼仪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礼貌礼节,给予及时的、必要的指导,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水平。因此,我们学校不管是礼仪队学生,还是进入酒店实习的学生,在礼貌礼节及仪容、仪表、仪态等各方面,都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对职中生的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从目前来看,我们课题组对职中生进行的礼仪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仅是一个尝试与探索,还比较的表面化,比较肤浅。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在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礼仪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校园主流文化建设、礼仪教育主题班会系列化、礼仪教育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以及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等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只要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永葆对职中生进行礼仪教育课题研究的热情与执著,一定能使我们的校园文明礼仪之花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