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实 施 方 案
武进育才职业高级中学旅游英语专业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劳务市场发展,竞争的必然结果。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加强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反映行业企业需求、科技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变化以及学习者发展要求,构建与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相衔接、与行业企业培训等各类非学历教育相融合、与普通教育课程相沟通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为造就一大批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
首先,关于我校旅游专业的礼仪课程,从目前已经和正使用的多本教材来看,该课程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很多礼仪知识与技能操作都是泛泛而谈,空洞而无趣,可操作性又不强,因此,学生虽对新生事物--礼仪课程充满好奇,但却又普遍提不起劲;另外原来教学方式也较传统,“以本为本”,很多人就是照本宣科,最多采用一些现成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再者原有的课程评价方式也比较滞后,仍采用一张试卷定学分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
其次,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不论在文化基础还是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总体上都要偏弱一些。而且如今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仪常识,不懂得温和谦让,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讲究个人自由,忽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缺乏良好的礼仪习惯。另外,学生的认识观念普遍受社会功利性的影响,对于职业观念,大部分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职业技能技巧。可见,部分学生的职业观念定位不够准确,忽视了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忽视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的培养。
如今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旅游行业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的越来越高: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既要有熟练的服务技能与技巧,又要是知书达礼、举止文雅、品行端庄的高级服务人才。酒店的每一项服务项目,都离不开礼仪服务,礼仪服务和设施完备都可以为酒店创利润,礼仪服务越好,标志着酒店越成功,从而酒店的景况越好,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毅力就越好。
综合以上情况,结合现有职业教育的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的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理念,我校旅游专业组对旅游专业的礼仪课程进行改革,针对本校旅游专业一二年级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决定开发符合职教理念的、以实训为主的理实一体化的礼仪校本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这正如西班牙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现在,西方已经有了正规的礼仪学校,专门教授年轻人各类有关社交礼仪、心理及技巧的课程。由此可见,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在中学生中推行礼仪教育就好比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注入一片春光,让他终身受益。
三、课题内涵及研究目标
该校本课程其中包括旅游专业礼仪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首先是关于课程理念的研究,主要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课程内容如何能更贴近旅游行业(主要指酒店或旅行社)要求和学生实际,体现够用、实用,实现学生就业与单位的零距离对接;结合新课程的理念,研究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训练,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其次是关于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本课题组准备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和专业教师进行调查访问,结合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体系。
第三是关于课程结构和内容的研究,依据目标体系,形成相应的课程结构。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原来教材的基础上时行选择和重组,考虑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三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发出符合旅游行业较高标准的模块化的校本课程。教材的编排序列、呈现方式是进行该项研究的命题之一。
第四是关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的研究。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课程实施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计划在实践中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听取学生、同行和专业教师的意见,让教师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研究,不断修改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积累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案例以及教学或训练指导的反思。对于学生一头,以班会活动或竞赛等方式,来呈礼仪教育的成效
当前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课程评价是整个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如果缺少这一环节,我们就无法得知课程结构和设置是否合理。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行业岗位),我们更应重视教育外部对课程体系的评价,诸如行业、企业对职教毕业生思想品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的评价。通过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人才使用的需求与要求调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和社会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 行动研究法:根据目标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行为、教师教育方法及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呈现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发现问题,调整修正实验方案,在行动研究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的立项前到立题后研究的各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 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收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引导实验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案例,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学校对实验过程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以我校旅游专业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以《礼貌礼节》授课的班级为主要对象。
六、课题实施步骤和措施
时间:两年(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
1、前期准备阶段(2007年6月—2007年11月)
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设计方案,初步明确成员责任分工。
2、理论学习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3月)
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职教课程实施的方案及特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3、调查和行动研究阶段(2008年3月—2008年11月)
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分工,深入实习基地,从职业所需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课程实施的意见;从学业需要了解在校学生对课程实施的意见;从专业需要了解专业教师对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实施;边实施边小结,边小结边不断完善设计方案;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不定期地开展专业礼仪教学观摩课,认真做好台帐的记录和资料的积累工作。
4、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9月)
收集整理校本课程活动的教学设计、教师论文、活动记录等。撰写出旅游专业礼仪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报告,整理出本专业的礼仪校本教材。
七、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相关支撑论文
八、课题组成员:
组长:庄东芳
组员:周吉元、陆怀英、王伟、 陈敏玉、吴亚伟、朱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