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班》在幼儿园开设状况的调查

  • 2007年09月25日 00:00
  • 点击:[]

内容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班的开设,对传统的双基式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改变了教与学的途径。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是让幼儿自己去感受节奏,使音乐真正做到来源自然,回归于自然,成为一种听见,能看见,随时能感受到的音乐。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班 双基教学模式 能感受到的音乐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为什么要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班》在幼儿园开设情况进行调查?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起源及引入我国的情况介绍

奥尔夫教学法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 奥尔夫和助手古尼尔特。凯特罗合作完成的。奥尔夫音乐教材《为儿童的音乐》,此教材面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介绍和使用,对各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在1987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廖乃雄教授翻译,引入中国后,有关教学和学术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尤其在近年来,奥尔夫音乐教材,备受广大音乐工作者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同时也向我们多年来所采用的“双基”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挑战。

二、调查方法:

1、问卷法;

2、观摩法;

3、访谈法;

三、调查目的:

(一)开设《奥尔夫音乐教学班》会对幼儿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1、奥尔夫音乐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构想, 不是简单地为了“学唱歌”“学音乐”,而是通过语言、舞蹈、运动等节奏,去创造音乐。为了“开发”幼儿的内在潜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能力,为音乐课程开辟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是一种新型的音乐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中,儿童们将跳出歌唱的圈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内容之中。

2、奥尔夫音乐教学班,打破了我们多年来所采用的教与学的模式,而是运用儿童的动作思维这一特点,制作出特殊的乐器(此乐器接近人体,如打击乐器,木琴、铝板琴、钟琴及自制乐器,并有原始乐器的特征)可让儿童用简单的大肌肉动用进行演奏,易于为初学的孩子所掌握。为儿童们提供了一种以简单的方式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可能性。

3、奥尔夫音乐教学班的开设,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透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主题,通过游戏活动,唤醒儿童创造力及学习的本能,给幼儿一个欢乐艺术的童年。用奥尔夫乐器可使儿童们有可能去表演自己的音乐,而不必事先去走学习乐器的漫长之路。

4、奥尔夫音乐教学班所采用的乐曲,是在专业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儿童们透过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图画、创作出他们自己的音乐。

如:模仿动物的走、跑、跳,模仿飞机、蝴蝶、小鸟,模仿大自然的山水、花草,模仿成人劳动等等,这就是我们舞蹈中的律动。而这些简单的模仿动作又有谁不会呢?只是需要教师去鼓励孩子,看谁做得更好,更有新意,这就是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5、奥尔夫音乐教学班的课程,不仅限于声乐范畴,歌唱、听赏和音乐表演。舞蹈和运动也被作为同等重要的范畴,被引进音乐课程。这里还包括在语言中的塑造力和节奏。儿童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来体验和感受音乐。

例如:当孩子们在吃饭、穿衣或各种日常活动,都配以不同的音乐节奏,或听着不同的音乐说儿歌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欣赏民族风格的曲目中,教师可以配带典型的民族服饰,帮助幼儿了解民族风情和特点,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教育。这样使音乐具有能听见、能看见的效果,而且教与学的途径和过程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在学习生活中获得了许多新的见识,使他们的发育和成长具有一定素质和个性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班》对教师的教授,提出了哪些要求?

1、参加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师,应参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除必须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很高的授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为了进一步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一个奥尔夫理论专家进行了动作教学活动的课例:

一上课,学生安静后,教师用一组哑剧动作来表现一首叫《雾》的小诗意境,并要求在自己表演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地猜测和想象老师的动作表现了什么。这首小诗是这样的:

雾悄悄地落到了猫的爪子上,

静静地看着港口和城市,

然后,悄悄地升起又慢慢地退去。

这种想象可以从动作音乐到情境、情绪或形象的,也可以是从情境、情绪或形象的到动作音乐。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有的学生用纱巾扮演雾,有的扮演雾中的高楼和桥梁。这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境。第二步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创作,请学生选一些类似“雾”的小诗,自己设计音乐和动作并把它表现出来。最后进入音乐结构的体验,请学生们一听到音乐就开始随意地走,听到这首旋律结束时就回到自己的座位,由于大家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要求一边走一边听(这是训练学生认识乐段的活动)老师启发学生并问:音乐结束时,有什么特征?学生很快回答出:旋律结束时,最后一个音是很长的。在这个课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儿童建构音乐的一切校正要素的认识和发展,都是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倾听,特别是身体动作反映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这样学生自己构建的音乐又何愁记不住呢!

2、自制挂图激发兴趣。许多内容还可以借助美术,利用画画或挂图,使听觉的东西视觉化,以引起和促使孩子“多通道参与”从而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这是奥尔夫教学的多通道参与理论。

3、提供氛围,提供创造机会。奥尔夫十分强调让孩子在快乐、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我们必须努力减轻孩子们的心理承载的技术负担,必须摒弃教学中的强制性。奥尔夫认为:“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每个孩子都具有参与音乐活动和探寻音乐、创造音乐的潜在能力,人的音乐才能的高低,只是他们先天的音乐本能在教育培养中或被充分诱发、开掘出来,或是遭到抑制湮没的不同结果。我们完全可以想方设法地提供元素性的东西,使孩子从创编节奏到创编旋律、歌词,直到表演自己的作品。

4、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微格教学”也是吸引和刺激孩子参与和表现的好方法。如:利用摄像机将孩子们的创造过程记录下来,再经过放像机、电视机将这些生动亲切的画面展现出来,使每个孩子都成为电视“明星”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兴趣,教师亦获得了教学的信息反馈,以便改进方式方法。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班》在幼儿园开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随机抽调了10所不同级别的幼儿园

开设情况调查:

幼儿园名称

已开设

未开设

准备开设

开设其他特色

人民大学幼儿园

武警幼儿园

农科院幼儿园

北京交通大学幼儿园

总政幼儿园

钢铁研究总院幼儿园

蒙班(七个班)

国家气象局幼儿园




上一条: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应用
下一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相比的五大优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