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女子职业中学 王维群
本人在职业学校担任了十几年班主任,现在觉得最期盼的事是能不担任班主任,不是因为班主任工作辛苦,而是心理压力太大了。只要班级学生在学校,班主任心中的那根弦是一直绷紧,丝毫不敢松懈。学生周末回家、返校的两个时间段,班主任更是高度紧张,甚至恐惧,此时手机的突然响起会让班主任害怕,害怕又是某学生出了状况。这种过度的心理压力主要形成原因是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违纪行为日趋增多,学生几乎是每天都有违纪行为,这是学校常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最烦恼的问题。而纪律却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因此,及时预防和矫治学生的违纪行为,是一个急待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学生常见的违纪行为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曼在20世纪20年代,把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分为扰乱性和心理性两种,扰乱性的行为包括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不道德的行为等;心理性的行为包括退缩、抑郁、神经过敏等,这些行为在职中生中表现尤为突出。与中学、普通高校相比,职中生的纪律问题可以说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二、学生违反纪律的心理原因
(一)社会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1、社会对学生心理过滤期的考验: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滤期,涉世不深,憧憬未来,又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困难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商品经济的辐射,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有些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义与利得辨析、贡献于索取的思考等问题前面,感到困惑、迷茫,看不清前进的目标、踌躇不前、意志消沉,个别学生甚至经受不了物质的诱惑,走上歧途。
2、职业学校的社会效应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普遍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对职业学校产生的背景、历史、办学理念、学习目标不是十分清楚,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只有普通教育才是“正式”教育,而职业教育只不过是一些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人的出路,把职业教育看作低能学生的“垃圾站”。从而导致学生入学就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没有学习动力和目标,更看不到自己美好的前途。
3、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随着现代传媒的普及和多种娱乐方式的出现,电脑、手机、MP3等已是学生的必备之物,QQ聊天、手机上网、游戏等让学生沉迷,手机短信、上网聊天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虚拟的网络世界让学生迷失方向,对偶像、歌星、球星异乎寻常的热情、盲目崇拜导致学生对发型、服饰等方面的狂热追求。
(二)学校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1、课程设置的理想化:在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目前基础文化课程紧缩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安排的都是专业课与技能课,这种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学生高度自觉、主动学习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为宗旨的。而技能的提高是靠课后的大量实践操作来强化的,为此,学校在课时安排中留有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操作、练习,可我们的学生就是因为学习习惯差、自主性差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没能进入普通高中。现在职业学校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学生因为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学习时间,这就导致学生自习课上无“事”可做,无“事”生非。
2、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由于我国的文化传统是重文教而不重科学技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非常普遍,学生和家长首先选择普通高中,无奈之下才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我国的教育体制不完善,不同类型教育之间沟通不畅。学生一旦进入职高就几乎没有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了。这使中职教育实际上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另外,职业中学的办学方针是“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职校教师很难像普通中学的教师那样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职校教师有时都不敢大声自豪地说自己是职校教师。这使得有些职校教师自身有自卑,对职中生有偏见,从而对学生冷漠、缺乏责任心、没有成就感、对教学工作厌倦等等。
3、学校的伙食、住宿、生活条件不尽完善,学生牢骚甚多:目前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良好,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享受惯被家人服侍的他们对学校的伙食、住宿、生活条件也大有意见,往往把一些生活上的不顺心归结于学校管理上,从而也是牢骚甚多,讨厌上学,有的学生甚至表现出逆反心理,故意捣乱。
4、学生课余生活单调、贫乏:为了加强管理,职业学校大都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周一到周五一直寄宿在学校,每天基本就是三点一线,学校的文娱活动很多,但因为人多,参加的也只是每个班的少数佼佼者,大多数学生除了上课,很难找出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对如此生活得过且过,悲观失望。
(三)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1、家庭经济状况:经济富裕的学生在吃、穿、用等方面大都较讲究,爱攀比,讲阔气,这对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有的学生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有的学生会逐渐走向心理不健康,甚至走上歧途。
2、家庭对学生的态度:有些家庭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读书就是“关”三年,对孩子是不闻不问,使得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对学习成绩也毫不重视。而孩子是为了应付父母的要求,糊里糊涂地走进了学校,学习没劲,心灵空虚,经常无事生非,导致屡次违反纪律。
3、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影响:父母分居、离异或再婚所带来的痛苦及新组家庭的矛盾都会对子女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导致他们孤僻、冷酷、无情、悲观,有的甚至转化为心理障碍。
(四)学生自身的心理状况
1、对纪律理解不够,纪律要求对行为的指导信念没有建立:学生的行为是否遵循学校向他提出的纪律要求,往往以他们是否正确理解了这些纪律要求为转移。如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遵守纪律是“怯懦”的表现,而违反纪律则是“勇敢”行为,因而违反纪律。有时某些学生虽然理解了纪律要求,但是遵守纪律尚未转化为他们的信念,也可能产生违反纪律的行为。
2、没有养成纪律行为所必需的习惯:养成在一定场合下按一定的方式行动的习惯,对于实现纪律行为是必要的。有时尽管学生正确理解了纪律要求,但由于没有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仍可能违反纪律。
3、意志、性格上的缺点,未能履行纪律要求:在违反纪律的学生中有的就是由于形成了执拗、任性、缺乏严格要求等不良的性格特点。
4、由于特殊爱好没有得到适当满足,或者旺盛精力没处发挥: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旺盛的精力,他们喜欢活动并常常具有某种爱好。如果学校的教学和课外活动未能满足他们适当的活动需要,或没能照顾到他们的特殊爱好,他们就会自找出路,从事他们所爱好的活动,发挥他们的精力。如这些活动与学校的正常活动发生冲突,他们就会违反纪律。
三、矫正对策
在职校,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很多,有的教师认为开除几个,杀鸡儆猴。这种结果或许对班主任是个解脱。但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学校放弃的是一个,而对家庭却是世界的全部,所以职校教师的我们应帮助我们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承担起这个艰巨的责任。了解了学生的普遍心理,针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心理分析,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教师要提供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了解了我们学生的普遍心理,开学初就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树立心理修养和自我调控意识,指导学生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生活、确立新目标、塑造新形象,从而达到启迪人生、陶冶心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社会现实,介绍职业学校的发展前景来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自己,介绍当前的就业趋势,告诉学生社会并不完全是高级白领的天下,更不是一张文凭可以保终身的时代,目前最为紧缺的恰是高级技术人员,只有真才实学才是自己永恒的保障。
2、结合学生专业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介绍本校本专业优秀毕业生事迹,请他们来校作现场指导,用榜样来唤醒学生的斗志,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信心。如本班一学生,自习课上经常讲话违反纪律,该生喜欢画画,自认为美术较好的她积极参与了美术课代表竞选,结果落选。针对该生特点,我们一起制定了奋斗目标:一年后竞选班级宣传委员。为实现目标,我要求她利用晚自习时间,每晚完成20个简笔画,星期五回家前一起上交。班级布置,运动会的宣传海报等我总给她一份工作,因为有事可做,因为有“目标”可循,她自习课就很少讲话违纪了。
3、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从入学就对学生灌输纪律要求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较早的指导作用和预防作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等内容,结合当前社会用人标准:有才无德绝不用、有德无才培养用,这里的“德”包含了“纪律”,教师通过具体事例明确让学生明白纪律是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西点军校的成功就是其严格的军事管理。
4、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症结根源在于家庭。教师要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挖掘学生的长处,激发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和希望,教师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对家长进行指导,提高家长管教孩子的能力。
(二)运用成功教育策略,扬起自信的风帆。针对职业学校违纪学生学习方向和方法茫然、意识品质较差、自卑心理严重等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你能行,不行,我来帮你”“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信任语言指导和吸引他们,给他们创造展示潜能的机会,实现最佳自我。与违纪学生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并不是有意违反纪律,他们认为是学校的纪律要求太多、太细,自己一不小心就违反了。细看学校制定的一日常规,数数共有39大条,每一条中还有许多小的要求,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从宿舍到餐厅、教室,从课堂到课间,学校都有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全部都遵守确实不容易,因为学生就是因自身习惯差、自觉性差、自控力差等原因经常违纪的,所以,学校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太细化,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纪律要求。借鉴幼儿园的素质报告,本人把《学生一日常规》整理合并、删除,重新制定了一张表格,共有十七条。每天与该学生一起评价,遵守就打“★”,没有遵守就就打“×”,需要继续努力的就打“△”,一个月一张表格,一览无余,非常清楚地反映出学生的常规遵守情况。学生自己也感觉到每天的点滴进步。
(三)开设一定的心理学课程。学校可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开设一定的心理学课程,如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也是十分必要的。(1)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为产生的动机、结果、并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来提高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营造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2)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课外活动中,既让学生提前走进社会,从社会中增长见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活动
教师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关键。首先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掌握心理咨询的面接方法和技术,熟悉心理咨询各种流派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案例分析水平、掌握一些青少年精神医学基础知识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同伴交往、自我维护、发展定向等多方面都会面临着困惑或迷茫,他们希望辅导教师提供帮助,解决疑难并获得成功。通过心理咨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辩证地认识客观现实、正确地处理成功与失败、理想与现实、竞争与合作、友谊和爱情的关系,减少消极的心理冲突对身心的不良影响,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处理社会适应方面和生活方式等个人问题的能力。
心理咨询的方式可多种形式,现在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学生心里有担忧,走进去怕别人看见。所以可以采取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宣传咨询等,也可以编印心理咨询小报或科普材料,发到班级或学生宿舍。也可开设一定的面向家庭教育的咨询活动,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主要的是必须遵循保守秘密的规则。
这里,教师要开展经常性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研究工作。毅力不足,行为不能持续保持、缺乏信心是职中生的典型缺点,这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要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和研究,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的对策和建议,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克服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能等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再想办法疏导、矫治。
(五)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之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要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地发展,在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向“全人”(完善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目标努力,使自己成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楷模”或示范者。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师来说是关系到其事业成败的关键,理解学生,能从心理上辅导学生的教师,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教师提高自己理解学生的能力,并不仅仅是为理解而理解,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观需要性,去援助、指导学生的心理,从而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
总之,自觉的纪律行为是顺利地和有效地从事学习和其它活动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纪律方面的表现、与他们的个性心理特点有密切的联系,而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又来自家庭、学校和其它社会条件以及自然基础方面的具体原因。为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品质,每种教育方法的运用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只有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认识活动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采取相应的个别教育措施,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