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 2017年01月15日 08:25
  • 点击:[]

2016年9月份以来,教科室本着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基本宗旨,按照学校近三年发展规划,结合学期工作计划及实际工作需要,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尚待改进之处。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方面

1.课题结题

省级。本学期共有4个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分别是彭才根教授主持的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及郝晓霞、陶瑛、张燕老师主持的三个省职教学会课题。其中,张燕老师主持的《基于幼师生人格类型的差异教学研究》课题被鉴定组专家一致推荐为优秀课题,并且拟在全省职教系统进行宣传推广。

市级。12月,分别由商莉莉、庄东芳两位老师主持的2个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了结题报告等相关结题准备工作,不过由于鉴定组专家比较繁忙,时间安排不过来,没能如期举行结题鉴定会,延期至下学期初。

2.课题申报

省“十三五”课题。本学期共申报3则省“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申报人分别是杨丽萍副校长、彭才根教授及刘权副教授。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我校首次在德育相关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市“十三五”课题。本学期我校共送报6则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分别是马辉、王梨、王小娜、吴盼盼、高柳莺、刘权、王海峰等几位老师。为了能顺利通过2017年的中期评估,教科室先后邀请了龚国胜主任、王俊博士、谭明社长、方翰青教授等多位专家来校指导。

校级课题。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尝试从校级课题做起,比如,王伟、顾静等多位老师本学期都进行了相关咨询工作。尽管参与教科研的教师比例没有出现可喜的增长,但在教科室的努力及校领导的诚挚支持之下,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数量已呈现增加态势。

3.开题论证

联院“十三五”课题。彭才根教授主持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新常态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效能的实践研究》,本学期顺利通过开题论证。

省高教学会“十三五”课题。由刘云憬博士主持的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中文言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价值研究》也顺利通过开题论证。

这两则课题都是学校历史上首次在该种类的课题研究上有所斩获,可喜可贺。

4.男幼师课题

男幼师相关课题中期评估之后,推进工作扎实有效,为了切实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落到实处,教科室联合学术委员会彭才根教授与江苏理工学院数位专家、教授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围绕男幼师课题的相关研究。目前已初步组建成由杨丽萍副校长、彭才根教授、徐放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及方翰青教授、刘礼艳博士、臧志军博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双方已就研究内容、职务分工、研究进程、成果形式等方面达成共识,并且进行了3次有针对性指导活动。

5.其他在研课题

本学期,我校还有在研的其他省级课题3则,若干微型课题,教科室时时关注他们的研究工作,尽最大努力给予指导、支持,也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一句话,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在课题方面,我校呈现的发展态势可以归结为:省级课题占比新高、课题级别逐步提升、课题种类日益多样、课题推进扎实有序、课题研究成果喜人、参与人数有待增加。

二、校本课程方面

本学期,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团队基本完成了开发工作。最终有10门校本课程提交了开发成果,陈刚、马华、张燕三位老师负责的校本课程在校级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有5位老师负责的校本课程荣获了三等奖。

目前,有部分校本课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在杨丽萍副校长的统筹安排之下,教科室、教务处、专业部协同配合,已初步确立了下学期即将实施的校本课程,对未来实施的计划、进程、形式等也都做了统一部署。

本学期,教科室对第二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虽然还没有正式启动,但有意无意地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简要构想。本着为专业建设服务、为课程设置服务、为学生发展负责、为学校发展尽力的基本原则,教科室在校本课程的相关工作方面,极力做到至善至美。

三、论文著作方面

统计显示,本学期我校教师发表各级各类论文总计40余篇,获得各类奖项超过10项,参编各类教材4本。可以归结为:质量上有所提升、数量上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学校各项考核由年度改成学年度,老师们的很多论文集中在上半年进行发表。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老师们参加了江苏省第十四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最终马辉、郝晓霞、陈美丝3位老师喜获二等奖,另有3位老师收获三等奖。

四、其他方面

1.开通CNKI服务

本学期,为了教师能更好地查找资料、文献,教科室与图文信息中心合作,成功开通了知网部分数据库。无论是一个月的试用期还是已经近两个月的正式使用期,老师们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不过,由于资金有限,诚如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数据库及高等教育部分数据库未能开通,这些方面还需努力。

2.达成两个协议

与《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版)》及《职教通讯》达成了论文指导与发表的合作协议。未来每年,我校将向这两家杂志社推送一批优秀论文,优先发表。为老师们发表论文提供更快捷、方便、安全的通道。

五、尚待提高方面

1.关于论文

抱团发文。本学期,在论文发表方面,老师们出现抱团现象,集中对某本杂志进行轰炸。一方面这确实能够减少发表论文的版面费,但从科研角度来讲,是不利于教师成长及学校形象的。未来教科室要着手做好这方面的宣讲工作,并将尽力为老师们提供更多便宜、有影响力的期刊杂志。

论文质量。相较往年,老师们的论文有所提升,但仍不明显。接下来,教科室将就论文撰写与指导等方面为老师提供更多学习和实际锻炼的机会。争取能够发表更多省级核心,并且向北大核心及C刊方向努力。教科室也将以身作则,撰写发表更多优秀论文。

2.关于课题

张燕老师主持的课题被鉴定组专家高度认可,并被推荐为优秀课题,这为教科室的课题管理带来一些启示和反思,那就是——如何让更多的课题扎实、厚实、充实起来?

为此,教科室将组织老师申报更高级别的课题和更多种类的课题;将积极鼓励更多老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将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为老师们的课题研究服务;将加强在研课题的过程考核,扎实有效推荐课题研究工作。

3.关于经费

本着学校一定能升格的美好愿景,在科研经费的支出与管理方面教科室应提早规划,以应对发展。

最后,教科室一直都不忘“为师生服务、为学校发展”的初心,竭力在课题、论文、校本课程、科研培训等方面做到完美,尽管难免仍有疏漏之处,但相信2017一定会越来越来。

2017年1月15日


上一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下一条: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育研究工作总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