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Orff-Schulwerk)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经常上演。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他认为,传统音乐教学法舍本求末,过度强调技巧,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
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
奥尔夫教学法中的综合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
在教学过程中,奥尔夫教学法把音乐,舞蹈,语言三者溶为一体,对于孩子来说音乐,语言,舞蹈,表演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一节课中学生要唱,要参与音乐律动与节奏声势训练,演奏乐器,用舞蹈动作来表演和表现音乐.奥尔夫的大量课例中很少单独采用一种方法来教学教学.
2. 学习内容和知识的综合:
奥尔夫教学法的目的不是单纯使学生会唱一首歌,会演奏一段乐曲或表演一段舞蹈,而是要通过这些活动去了解音乐的各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节奏,节拍,音色,曲式,指挥,甚至作曲等音乐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奥尔夫教学法中还大量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各种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原理等.
3. 综合性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奥尔夫教学法的目的不单纯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而是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感受力,团结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一定的创造能力以及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培养.这些能力都是作为一个人生存在现代社会的基本能力,也是我们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