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前,要搞清“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怎样保证研究”这样五个基本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不仅是研究方案要提出来的,而且整个研究过程中都必须明确的,所以,理清楚这个头绪,我们进行课题设计、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思路就比较清楚,我们的课题意识就会增强。
一、课题内容的来源
1、研究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课题应该来自于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我校王维群老师的课题,就是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说这些课题不见得新,但扎根于教学工作实践中;虽说这些课题很难出彩,但都是老师感触最深的方面,最想探明原理的问题,最想做好做优的地方。这样的课题操作性强,实在,有价值,有生命力。
2、将课题研究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应该说,作为一线教师搞的课题研究大多是由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自己感触最深的、有所体会的观点想通过科研来提升;另一类是自己最感困惑的、疑虑最大的问题想通过科研来探明。从科研类别上看,大都属于行动研究。我们可将老师这种选择课题的方法用一个词来概括,即经验提升法。在此,需老师破除两种观念:一种是教育科研神秘观,把它想象成脱离实际,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第二种是教育科研庸俗观,把它等同于经验总结或是可通过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东西。
3、课题研究从属于专业建设。
二、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通常是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探究,并用一个陈述句把它表示出来。课题名称是课题最高度的概括,课题名称限制了我们的研究内容。它一般应包括课题研究对象、研究的范畴和研究方法三部分。简称课题名称三要素。研究对象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教材或管理方式等等;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有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副标题进行限制,缩小课题研究范围。比如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研究,副标题 “ 四川个案”,用副标题限制研究范围,我们就只需要研究四川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
三、明确研究背景与意义
这是要求回答 " 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研究 " 的问题。
第一,讨论研究背景。这部分常常以 “ 问题的提出 ” 、“ 引言 ” 的形式来表述。( 1 )时代背景。说明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人才市场需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等等。( 2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3 )当前学校、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点评。
第二,论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方法论意义。课题研究意义的撰写是根据研究状况引发而来的,即我们的新观点、新视角、新措施对于现实教育教学的价值。研究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1 ) 教育科学价值:形成新认识。 这种新认识对于教育学领域的补充、更新等作用,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学科教学论等方面的理论体系的完善。( 2 )教育改革价值:即,实践意义。即:对改善教育活动有实际意义,能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且对教育教学活动有正面的推进作用。 重在体现课题研究对现实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决策等发挥的作用。( 3 )方法论意义。没有方法论意义可以不写。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当前教育教学研究在方法上的意义
第三,核心概念的界定。从字面上看,界定的基本含义是确定范围。 核心概念的界定要求说明课题名称及其 表述课题研究主要概念(也称关键词)的定义、涵义及特征。
而且这种界定是暂时的,是课题组当前的认识和假设,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思考,核心概念的内涵和范围可以不断调整。
第四,寻找课题研究的依据。研究依据通常包含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政策依据就是国家的某种法定的条文证明课题研究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可以是国家现行的教育法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法”等等;也可是国家现行的教育政策。
理论依据,是提高研究报告理论水平的重要部分,是体现课题“”研究性的重要标志,是工作和研究的区别所在。理论的选择需要有启发性并对课题研究应该具有支撑作用。
要求:( 1 ) 少而精;( 2 ) 针对 " 问题 " ;( 3 ) 能指导操作;( 4 ) 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以便教师理解和把握。可引经据典,也可自圆其说。防止搞成目录式,似贴标签。
实践依据,就是某种实践活动能证明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 , 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目前学校教师在课题设计当中,常常将课题研究目标与教育目标混淆,或以教育目标替代课题的研究目标,不仅反映课题设计思想不明确,而且也影响研究的进行。
课题研究目标的分解。较大的课题的研究目标,要适当分解,以便建立子课题,进行分工操作。
2、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具体项目或者命题)应当依据研究目标展开(课题分解)。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五、熟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就是告诉他人我的课题研究打算怎样做。包括概括介绍自己研究的程序、每一步的预期目标和措施,研究过程中的假设(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所做的猜测,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标准的作用)等等。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通常是指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措施是指解决该问题的具体做法。其表述应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研究方法应写明在研究过程中此种研究方法用在哪些方面,这种方法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使用的。
3、研究步骤设计。
设计研究活动时,应当把每次重大活动作为一个研究步骤,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的主持者和参加者。这类重大活动包括: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理论学习活动,外出参观访问,进行教育调查,开展教育实验,组织现场观摩,说课听课评课,展览实物图片,播放录音录相,专题研究讨论,交流典型经验。这一步是研究过程的主体部分 。
4、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可说明:
人员保证
策略保证
经费和物质保证
机制保证等
5、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可说明:
(1)课题研究的类别。说明是独立课题,还是集体课题。如果集体课题,则要说明如何分工协作。
(2)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说明是集体研究式、总分协作式还是纵何分层式研究形式。
(3)相关人员的分工及职责。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指导组、实验教师等。
六、预期研究成果和效果。
研究成果应当是研究目标的回应。
(1)成果和效果的区别。成果是指“研究的结果是什么”,效果是“研究结果怎么样”。
(2)成果和效果应该是课题研究目标和任务产生的结果。不要将学校一段时间的成就全部归结到课题上。
(3)注重对研究对象客观状态和鲜活个案的描述。
从总体上讲,课题评估和鉴定,是看课题研究的意义是否表述得充分、清晰,研究的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研究的内容是否充实,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研究的做法步骤是否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