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教科室以“提升科研素养,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科研成效”为目标,围绕课题研究这一中心,完成规划、指导、服务的系列工作。“普惠、强基、提优、保质”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具体开展如下:
(一)双管齐下,培育科研骨干。
一是继续发挥江理工专家团队的力量,对我校20位科研骨干培育。通过学术讲座、学术沙龙、一对一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教师进行选题论证、论文修改、熟悉研究方法。二是通过校内教科研师徒结对工作培养青年教师。校内学术青蓝工程形成月例会制度,采用专题讲座、师傅示范、个别案例研讨、一对一个别指导的方式有利推动教师的发展,教师在论文写作、申报书撰写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加强教科研师徒的制度建设,《教科研师傅工作量管理办法》起草,并开展了座谈会,根据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以便改进工作。工作可以概括为丰富有序、有效有质。开展活动列表如下:
序号 |
活动名称 |
主讲人 |
简要内容 |
1 |
学术帮带,助力成长——首次教科研师徒结对研讨活动 |
张燕 |
为发挥科研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培育教育科研后备人才,10月11日,我校召开了本学期首次教科研师徒结对研讨会议。教科室主任张燕以及全体师徒结对的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结对师徒汇报、师徒结对工作部署、结对工作展望等几个环节。 |
2 |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学术沙龙 |
马建富 杨海华 陈春霞 |
10月14日下午,我校开展了科研骨干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科室组织,江苏理工学院马建富教授、杨海华博士、陈春霞博士受邀参加。三位专家分别针对我校教师的课题申报选题、论文写作范式、研究方法选择、研究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指导交流。 |
3 |
11月教科研师徒结对交流研讨活动 |
张叶 |
11月24日下午,教科室组织召开了11月教科研师徒结对交流研讨活动。副校长戚宏武、教科室主任张燕以及全体师徒结对的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主要围绕教科研徒弟张叶的校级课题申报书内容展开。 |
4 |
“教科研师傅工作量管理办法”座谈会 |
张燕 |
12月21日下午,由教科室组织开展了“教科研师傅工作量管理办法”座谈会,教科室主任张燕、教科研师徒代表及部分教研组组长参加了会议。集体商讨了文件,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5 |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策略与实例评析 |
马建富 |
12月24日下午,我校开展了科研骨干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科室组织,江苏理工学院马建富教授、杨海华博士、陈春霞博士、吕莉敏博士受邀参加。副校长戚宏武、教科室主任张燕及我校教科研骨干教师参加了活动。 |
6 |
结对师傅课题课 |
李铭 |
为进一步丰富教科研师徒结对活动形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科研师徒及其他在校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12月27日上午,由教科研师傅李铭在2201录播室为学大198班的同学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题课。 |
个别指导次数统计:
结对师徒(师) |
结对师徒(徒) |
10月交流次数 |
11月交流次数 |
12月交流次数 |
商莉莉 |
刘燕 |
1次(论文写作指导) |
1次(论文框架) |
2次(论文指导) |
王维群 |
王莹莹 |
1次(科研方法、课题申报) |
1次(课题申报书写作与修改) |
2次(课题申报书中文献综述的写作) |
李铭 |
彭传浩 |
1次(教育案例撰写) |
1次(论文指导) |
3次(课题申报书写作指导、课题课) |
方红 |
张叶 |
2次(科研方法、课题选题) |
1次(课题申报书写作指导) |
2次(课题申报书修改) |
马华 |
王艺桦 |
2次(科研想法和打算、论文修改指导) |
1次(马老师校级课题申报书的学习) |
3次(论文修改、课题课活动) |
周吉元 |
赵璐 |
1次(科研想法和打算) |
1次(课题选题及申报书写作指导) |
5次(课题名称选择、文献选择与综述报告、课题申报书填写) |
吴盼盼 |
缪砚 |
3次(大师课程培训交流) |
2次(论文指导) |
2次(论文修改) |
马辉 |
王菁 |
1次(校本教材《书法》编撰的可行性探讨) |
1次(校本教材编写指导) |
2次(课题课、校本教材目录编写指导) |
(二)加强指导,规范课题研究。
本学期教科室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顺利完成了各类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和结题的工作。具体为1项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的申报且已成功立项为重点课题、4项市区备案课题及1项省高校哲社课题的开题、1项省“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省教研课题及1项市青年专项课题的中期评估、1项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及2项市规划课题的结题,4项省职教改课题的预结题工作。邀请了马建富教授、张晓忠教授、骆建建研究员、杨永年研究员、钱新建教授、王俊所长、龚国胜主任、黄天庆副主任、章湉博士、刘礼艳博士、董云英博士、王惠萍科长、贺曙明主任等来校指导。各位课题组长通过专家的指导,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规范和方向,都有很大的提升。研究活动如下:
序号 |
活动名称 |
课题类型 |
研究进程 |
专家指导 |
2022-01-14 |
李娜、黄海燕《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幼儿教师职业健康心理的实证研究》 |
省“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 |
立项公示中 |
|
2021-09-28 |
4项(王伟、钱丽萍、周仲元、张燕)市区备案课题开题论证会 |
市区备案课题 |
已开题 |
骆建建 贺曙明 董云英 |
2021-12-03 |
王蕾《工匠精神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的路径研究》开题论证会 |
省高校哲社课题 |
已开题 |
马建富、张晓忠、骆建建、杨永年、王惠萍 |
2021-12-22 |
魏霞《职业学校体验式德育实践模型建构及运行研究》中期评估会 |
省“十三五”规划课题 |
已中期 |
王俊、龚国胜、黄天庆、章湉 |
2021-09-15 |
马辉、马华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五年制幼师生课程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评估会 |
省教研课题 |
已中期 |
王俊、龚国胜、黄天庆、章湉、钱新建 |
2021-09-15 |
刘桂云课题《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顶岗实习指导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期评估会 |
市青年专项课题 |
已中期 |
王俊、龚国胜、黄天庆、章湉、钱新建 |
2021-09-15 |
刘素萍课题《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师幼对话研究》结题鉴定会 |
省“十三五”规划课题 |
已结题 |
王俊、龚国胜、黄天庆、章湉、钱新建 |
2021-12-22 |
顾静 《幼师生数学实验教学的校本研究》 |
市规划课题 |
已结题 |
王俊、龚国胜、黄天庆、章湉 |
殷婷茹《职校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
2022-01-18 |
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会(商莉莉;方红;王维群、周吉元;徐放、彭才根),其中徐放、彭才根的课题为重点自筹课题。 |
省职教改课题 |
预结题 |
方健华、陈向阳、王新国、曹鸿骅、张桂春、胡洁、赵一凡、薛芳 |
本学期重点加强校级课题申报的规范性和校级课题的培育,在教科研师傅的指导下和相关工作室的支持下,教科室组织6名校内评委对2021年新申报16项课题及2020年课题的4项课题进行了审查。其中课题主持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1人。评委对部分提出了一些意见,以便于以评促改。第一批确定立项的11项课题已经公布,待下学期开题。第二批课题的审查工作拟定于3月份。
(三)以研促教,加强科研交流。
一是教科研讲坛(暂名常幼讲坛)服务平台建设。组织了马建富教授、方健华博士、张长英博士、周吉元老师的讲座活动。二是加强与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区教育局、常州市教科院、相关大学的交流。领悟有关部门的工作精神,拓宽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思路。三是引导教改课题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开展课题课活动。
(四)同心协力,促进成果转化。
在专家的指导下,校内领导的支持下,2021年7月,我校获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经学院推荐审核,我们数次修改报告,完善材料,最终我校与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联合申报的项目《基于校-园联盟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三环四能”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202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应用成果《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将出版。其他成果如下:发表和获奖论文?篇,专著、译著?本,主编、参编教材?册。
(五)其他教科研工作
协助部门做好学校的科研分考核、平时做好教育科研档案工作,为各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协助开通知网,对接后续服务工作。教师对知网服务要求有所提升,但使用效率有需提升。与工会联动,做好暑期征文活动。此外,及时做好新闻宣传活动,扩大我校教科研影响力。
(六)工作反思
1.强基普惠性活动有待加强。
本学期教科室开展的活动主要是精准辅导,主要服务于科研骨干和科研新手,对其他群体的发动性还有待加强。科研素养的基础讲座除了周吉元主任主讲外,还有待发动校内课题组长、其他科研骨干作普惠性讲座。
2.科研指导信息化有待建设。
教科研师徒结对配套制度的座谈会已经召开一次,与会教师提出了有益的看法。其中有老师提出超过40岁教师也希望能得到师傅的指导,有老师提出除了结对徒弟,也有没有师傅的教师需要答疑解惑的机会,希望教科研师傅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指导。也希望教科研师傅预约信息化,通过设计小程序,实现在线预约。可见,随着课题的申报机会的到来,教科研指导的需求增大,但是教科室的应对还不足。教科研师傅的专业所长与教师的专业还不是很匹配。我们要进行分层指导设计。
2.科研管理规范有待提升。
课题课申请的相关制度和要求,教科室还要加强建设。教师对于教务处开设的研究课和我们课题课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随着我校的转型,对评审等管理规范的要求提升。我们要多出去与同类交流学习,了解科研处的运行机制,从而建设适合我校的机制。重新修订《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建设课题评审机制、课题配套经费制度、学术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等。从目前的制度来看,还有些漏洞,不利于教师转化优质成果。学期教科研统计考核中,考核专家也指出了这些问题。
教科室
20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