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室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 2022年01月12日 08:39
  • 点击:[]

本学期,教科室以“提升科研素养,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科研成效”为目标,围绕课题研究这一中心,完成规划、指导、服务的系列工作。“普惠、强基、提优、保质”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具体开展如下:

 

(一)双管齐下,培育科研骨干。

一是继续发挥江理工专家团队的力量,对我校20位科研骨干培育。通过学术讲座、学术沙龙、一对一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教师进行选题论证、论文修改、熟悉研究方法。二是通过校内教科研师徒结对工作培养青年教师。校内学术青蓝工程形成月例会制度,采用专题讲座、师傅示范、个别案例研讨、一对一个别指导的方式有利推动教师的发展,教师在论文写作、申报书撰写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加强教科研师徒的制度建设,《教科研师傅工作量管理办法》起草,并开展了座谈会,根据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以便改进工作。工作可以概括为丰富有序、有效有质。开展活动列表如下:

序号

活动名称

主讲人

简要内容

1

学术帮带,助力成长——首次教科研师徒结对研讨活动

张燕

为发挥科研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培育教育科研后备人才,1011日,我校召开了本学期首次教科研师徒结对研讨会议。教科室主任张燕以及全体师徒结对的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结对师徒汇报、师徒结对工作部署、结对工作展望等几个环节。

2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学术沙龙

马建富

杨海华

陈春霞

1014日下午,我校开展了科研骨干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科室组织,江苏理工学院马建富教授、杨海华博士、陈春霞博士受邀参加。三位专家分别针对我校教师的课题申报选题、论文写作范式、研究方法选择、研究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指导交流。

3

11月教科研师徒结对交流研讨活动

张叶

1124日下午,教科室组织召开了11月教科研师徒结对交流研讨活动。副校长戚宏武、教科室主任张燕以及全体师徒结对的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主要围绕教科研徒弟张叶的校级课题申报书内容展开。

4

“教科研师傅工作量管理办法”座谈会

张燕

1221日下午,由教科室组织开展了“教科研师傅工作量管理办法”座谈会,教科室主任张燕、教科研师徒代表及部分教研组组长参加了会议。集体商讨了文件,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5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策略与实例评析

马建富

1224日下午,我校开展了科研骨干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科室组织,江苏理工学院马建富教授、杨海华博士、陈春霞博士、吕莉敏博士受邀参加。副校长戚宏武、教科室主任张燕及我校教科研骨干教师参加了活动。

6

结对师傅课题课

李铭

为进一步丰富教科研师徒结对活动形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科研师徒及其他在校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1227日上午,由教科研师傅李铭在2201录播室为学大198班的同学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题课。


个别指导次数统计:

结对师徒(师)

结对师徒(徒)

10月交流次数

11月交流次数

12月交流次数

商莉莉

刘燕

1次(论文写作指导)

1次(论文框架)

2次(论文指导)

王维群

王莹莹

1次(科研方法、课题申报)

1次(课题申报书写作与修改)

2次(课题申报书中文献综述的写作)

李铭

彭传浩

1次(教育案例撰写)

1次(论文指导)

3次(课题申报书写作指导、课题课)

方红

张叶

2次(科研方法、课题选题)

1次(课题申报书写作指导)

2次(课题申报书修改)

马华

王艺桦

2次(科研想法和打算、论文修改指导)

1次(马老师校级课题申报书的学习)

3次(论文修改、课题课活动)

周吉元

赵璐

1次(科研想法和打算)

1次(课题选题及申报书写作指导)

5次(课题名称选择、文献选择与综述报告、课题申报书填写)

吴盼盼

缪砚

3次(大师课程培训交流)

2次(论文指导)

2次(论文修改)

马辉

王菁

1次(校本教材《书法》编撰的可行性探讨)

1次(校本教材编写指导)

2次(课题课、校本教材目录编写指导)


(二)加强指导,规范课题研究。

本学期教科室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顺利完成了各类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和结题的工作。具体为1项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的申报且已成功立项为重点课题、4项市区备案课题及1项省高校哲社课题的开题、1项省“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省教研课题及1项市青年专项课题的中期评估、1项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及2项市规划课题的结题,4项省职教改课题的预结题工作。邀请了马建富教授、张晓忠教授、骆建建研究员、杨永年研究员、钱新建教授、王俊所长、龚国胜主任、黄天庆副主任、章湉博士、刘礼艳博士、董云英博士、王惠萍科长、贺曙明主任等来校指导。各位课题组长通过专家的指导,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规范和方向,都有很大的提升。研究活动如下:

序号

活动名称

 课题类型

研究进程

专家指导

2022-01-14

李娜、黄海燕《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幼儿教师职业健康心理的实证研究》

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

立项公示中

2021-09-28

4项(王伟、钱丽萍、周仲元、张燕)市区备案课题开题论证会

市区备案课题

已开题

骆建建

贺曙明

董云英

2021-12-03

王蕾《工匠精神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的路径研究》开题论证会

省高校哲社课题

已开题

马建富、张晓忠、骆建建、杨永年、王惠萍

2021-12-22

魏霞《职业学校体验式德育实践模型建构及运行研究》中期评估会

省“十三五”规划课题

已中期

王俊、龚国胜、黄天庆、章湉

2021-09-15

马辉、马华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五年制幼师生课程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评估会

省教研课题

已中期

王俊、龚国胜、黄天庆、章湉、钱新建

2021-09-15

刘桂云课题《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顶岗实习指导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期评估会

市青年专项课题

已中期

王俊、龚国胜、黄天庆、章湉、钱新建

2021-09-15

刘素萍课题《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师幼对话研究》结题鉴定会

省“十三五”规划课题

已结题

王俊、龚国胜、黄天庆、章湉、钱新建

2021-12-22

顾静 《幼师生数学实验教学的校本研究》

市规划课题

已结题

王俊、龚国胜、黄天庆、章湉

殷婷茹《职校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2022-01-18

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会(商莉莉;方红;王维群、周吉元;徐放、彭才根),其中徐放、彭才根的课题为重点自筹课题。

省职教改课题

预结题

方健华、陈向阳、王新国、曹鸿骅、张桂春、胡洁、赵一凡、薛芳

本学期重点加强校级课题申报的规范性和校级课题的培育,在教科研师傅的指导下和相关工作室的支持下,教科室组织6名校内评委对2021年新申报16项课题及2020年课题的4项课题进行了审查。其中课题主持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1人。评委对部分提出了一些意见,以便于以评促改。第一批确定立项的11项课题已经公布,待下学期开题。第二批课题的审查工作拟定于3月份。

(三)以研促教,加强科研交流。

一是教科研讲坛(暂名常幼讲坛)服务平台建设。组织了马建富教授、方健华博士、张长英博士、周吉元老师的讲座活动。二是加强与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区教育局、常州市教科院、相关大学的交流。领悟有关部门的工作精神,拓宽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思路。三是引导教改课题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开展课题课活动。

(四)同心协力,促进成果转化。

在专家的指导下,校内领导的支持下,2021年7月,我校获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经学院推荐审核,我们数次修改报告,完善材料,最终我校与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联合申报的项目《基于校-园联盟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三环四能”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202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应用成果《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将出版。其他成果如下:发表和获奖论文?篇,专著、译著?本,主编、参编教材?册。

(五)其他教科研工作

协助部门做好学校的科研分考核、平时做好教育科研档案工作,为各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协助开通知网,对接后续服务工作。教师对知网服务要求有所提升,但使用效率有需提升。与工会联动,做好暑期征文活动。此外,及时做好新闻宣传活动,扩大我校教科研影响力。

(六)工作反思

1.强基普惠性活动有待加强。

本学期教科室开展的活动主要是精准辅导,主要服务于科研骨干和科研新手,对其他群体的发动性还有待加强。科研素养的基础讲座除了周吉元主任主讲外,还有待发动校内课题组长、其他科研骨干作普惠性讲座。

2.科研指导信息化有待建设。

教科研师徒结对配套制度的座谈会已经召开一次,与会教师提出了有益的看法。其中有老师提出超过40岁教师也希望能得到师傅的指导,有老师提出除了结对徒弟,也有没有师傅的教师需要答疑解惑的机会,希望教科研师傅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指导。也希望教科研师傅预约信息化,通过设计小程序,实现在线预约。可见,随着课题的申报机会的到来,教科研指导的需求增大,但是教科室的应对还不足。教科研师傅的专业所长与教师的专业还不是很匹配。我们要进行分层指导设计。

2.科研管理规范有待提升。

课题课申请的相关制度和要求,教科室还要加强建设。教师对于教务处开设的研究课和我们课题课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随着我校的转型,对评审等管理规范的要求提升。我们要多出去与同类交流学习,了解科研处的运行机制,从而建设适合我校的机制。重新修订《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建设课题评审机制、课题配套经费制度、学术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等。从目前的制度来看,还有些漏洞,不利于教师转化优质成果。学期教科研统计考核中,考核专家也指出了这些问题。

教科室

2022.1.12


上一条:教科室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下一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