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教学的重要手段,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全方位地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传输,大大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程度,并通过人机交互,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更为真实、快捷。同时使在集体化教学中进行个别学习的理想模式得以实现,有利于真正的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传统的教学总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而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摄影等信息载体集成一体,图象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赋予了课堂教学一股时代气息。本人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尝试亲身体会到了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但同时在实际操作和课件制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我在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一、实践成果: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良好的学习情景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保持其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多媒体教学具有集成性的特点,能集声音、文字、画面于一体,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教学都显得比较枯燥,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中,光靠口头传授和一支粉笔显得教学形式很单一,学生对着这些乏味的音乐术语和音乐理论往往提不起兴趣。多媒体进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老师—电脑—学生之间的三者对话。教师上课更灵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这种良好的学习情景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在设计课件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信息渠道,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例如,我在进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课教学时,设计这样的课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蓝蓝的天上流动着白云,碧绿的草地牛羊成群,对着动感的画面,再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牛羊成群,马儿悠闲自在地吃着青草,远处银色的帐篷装点真绿色的原野,这美景,如诗如画,简直是一首草原赞歌。”诗一般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景,仿佛置身于美丽辽阔的草原上,新课很自然很流畅地开始了。
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在唱歌时往往只注意声音而忽略了情感,为了让学生真情投入,我在设计课件时尽量多动脑子。我在教《摇篮曲》时,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寂静的夜晚,天空中星星闪烁,弯弯的月亮闭上了眼,远处妈妈正在摇着摇篮轻唱着打听的歌曲。教师配以声情并茂的演唱,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歌曲的意境和妈妈对宝宝的深爱。这是再利用幻灯形式打出歌词配上伴奏,一下子就营造了优美的音乐氛围。学生不但提高学习兴趣还把握了歌曲的演唱情绪。
(二)、有效突出重点、巧妙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重点没掌握,难点不解决,会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学过程不仅能给出结论,而且能演示其变化的过程,可以使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虚幻的形象变得具体形象,把时间的过程缩短,把空间的距离拉近,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变小。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模拟和演示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和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如我在教《我的祖国妈妈》这首歌时,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这种深深的爱,迫切回到祖国怀抱的这种心情。学生对于这种感情没有一点概念。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利用马思聪的大提琴曲《思乡》配上一张张老华侨的照片来作为导入,这些老华侨大多白发苍苍,有的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祖国,有的仍然在外漂泊,还有的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却未能了“叶落归根”的心愿。看者这些苍老的、流泪的背影,听着着哀怨的音乐,即使是没有亲身体验也能使学生为之动容、为之心酸落泪,那么我这课的教学难点就不再难了,学生再学习时也不困难了。
往往音乐知识点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单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记忆不牢固。如在教音符和时值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这样设计:八分音符我就出示一个闹钟,让学生听其“滴答”声,读出它的时值。四个十六分音符我就出示四个人的快跑配上均匀的脚步声,再让学生分辨他们的节奏快慢来加强记忆。同时其他节奏如切分、三连音前十六、后十六让学生来想生活中哪写声音和它们一样,不但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三)、启发主动思维,促进自主学习。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完成这项教学目标。幼师生由于年龄与性别的关系,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善于表现自己,经常是老师怎么教,他们怎么学,为了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想了不少方法。例如我在教《金风吹来的时候》这首歌曲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歌曲的特点,唱出傣族歌曲的韵味。我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他们的传统服饰、节日、还有傣族人最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和舞蹈,欣赏傣族的音乐,先让学生对傣族有个大致印象,并且自己还模仿了几个舞蹈动作让学生来帮助纠正,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一个高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每个学生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学生们自己唱的唱,跳的跳,吹的吹,简直就是个小小音乐会。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学生不但牢固掌握了傣族歌曲的节奏特点,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设计利用其他的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这也正是培养了我们幼师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学习这首歌曲的最佳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声与图不合,降低视听效果。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那就是音乐教学要求让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由我们任课老师自己来完成,因为我们任课老师在课件制作上没有专业电教老师做得那么完美,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音乐很动人,可配的画面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我在让学生欣赏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时,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融入到自然中,我收集和制作了一些大自然的美景,并配上古诗《春江花月夜》,看着美丽的画面和幽雅的古诗真的有世外桃园的感受,可我上的是音乐欣赏,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感受音乐,我把图片和文字按照一定的格式制作了一个播放程序,可是配到音乐中不是画面播放太快,就是画面播放太慢,音乐的播放速度与图片的播放速度以及播放模式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这时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上而不是音乐上。
(二)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我们都知道,为了制作一个符合自己教案的多媒体课件是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和修改的。而我们音乐教师都有大量的教学任务,不可能每节课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在重要的章节和教学活动研究中使用。有时一个课件要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 、MP3等背景音乐,令人目不暇接,有的课件所占的内存也大得惊人,而且许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学习也没有足够的课件制作素材。有时为了制作一个课件也要请教其他电教老师,并且花了几十天完成的,忙得都不能正常休息,这也会影响其他的教学活动。
综上所说,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教师和学生方面所带来的优势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万物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因为它的优点而让它随意滋长,对它趋之若骛;也不能因为它的缺点而对它敬而远之,畏缩不前,我将会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总结,改善不足,让我们的音乐教学道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