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研究

  • 2007年10月08日 00:00
  • 点击:[]

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研究

武进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研究意义

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持教师进修学校和谐、稳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鉴于我校是江苏省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示范学校,办学模式在省内教师进修学校中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为了更加规范、科学、合理、有效地推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组主要以我校为研究基地,以有效推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研究内容,以我校的相关工作为研究载体,实施《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的研究。

本课题在深入学习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调查了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能的相应策略建议,撰写了调研报告。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现完成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牢固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观念,发展学生个性的观念,在学科教学领域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3、拓展专业基础。重视教学基本功训练;拓展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科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或技术水平;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

4、提高教研水平。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自我分析等方面的学习与反思形成教师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把培养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点,推动教师由“经验操作型”向“反思研究型”转化。

5、增强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了解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其中的规律指导工作,能较顺利地建立起班集体优良的班风、学风,较圆满地组织班内教育活动,自觉地开展学生思想工作,所带的班集体秩序稳定。

三、青年教师分阶段专业化发展目标

(一)3年以下的新教师

主要通过3年的校本培训,能使新教师从初步熟悉教育教学工作→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力争成为教坛新秀。增强教师的角色意识,注重礼仪修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3年以上—5年(含)以下的青年教师

通过校本和校外各种培训,能使他们从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成熟的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爱岗敬业,事业心、责任感较强,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5年以上的青年教师

通过各种培训,能使他们由一名成熟的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五年骨干教师;八年教育教学能手、“双师型” 骨干教师;十——十五年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二十年之后成为学者型名师)。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处理好成功与挫折、贡献与荣誉的关系。

四、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

有效——效:效果、效能、效率、效益。有效:高效能。高效能: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有效教师——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意味着既要具有高超的学识水平,又要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理想化的教师定义缺乏行为标准,不够清晰客观。有效教师的内涵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厚的学科知识、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成为研究者;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和联系,是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有效教师的内涵:

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厚的学科知识、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

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成为研究者。

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是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

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有效教师形成的基础是其人格特征:

人格是人的思想、品格和情感的统一体。圆满的人格就像一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缺一不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心智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格赋予教师的言、行、情、态等活动和形象的一种品味。教师正是以这种品位来熏陶学生的。

教育是传播文明、塑造灵魂的神圣事业,有效教师是以自己的人格来实践对事业的追求的。

有效教师的发展目标

有效教师是出于发展后期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师。

有效教师的内涵与自己现在所处的发展状态之间的差距是制定发展目标的依据。

分析与判断自己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把实现目标的历程分解成若干个阶段,先制定近三年的发展目标,该是跳一跳能够摸得到的。再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建立教师进修培养制度

每位在职在编教师,立足本专业现岗位,加强业务进修,提升学历学位。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校的需要,进行第二专业的进修,并获得第二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或中级以上的技能证书。文化课教师要熟悉任教专业的培养目标,了解该专业的发展态势,积极参与该专业的见实习活动。专业理论课教师要熟悉本专业理论体系,了解本专业发展态势,至少获取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并能胜任某一项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每年到企业、幼教机构参加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两个月。专业技能课教师要了解本专业理论体系,了解本专业发展态势。每年到企业、幼教机构参加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两个月。

(二)完善评比制度

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 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评选活动。鼓励教师根据相关条件申报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 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必须具备校的相关称号才可以申报高一级的相关称号。各类称号每年评审一次。参加工作三年以上可申报“教坛新秀”,五年以上可申报“骨干教师”,八年以上可申报“教学能手”、“双师型” 骨干教师,十年以上可申报“学科带头人”。

(三)健全竞争机制

每位教师要积极争当班主任。班主任要熟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目标,熟悉文化、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要求。班主任实行竞聘上岗。每位教师要积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专业组长实行竞聘上岗。、每位教师要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各类评先评优实行个人申报制。




上一条:关于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
下一条: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设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