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究小结
一、完成的研究任务
本学期,全体研究人员按照课题研究设计方案,完成的主要研究任务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强化学习;论证并修改课题设计方案;进一步明确成员责任分工;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调查研究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因素;完成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研究;完成有效教师内涵与发展目标的研究。
1、期初由吴彩娟同志执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组学期研究计划,对每一项具体研究任务责任到人,实施过程中加强了监督与过程管理,保证了学期研究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进一步明确成员责任分工;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修改了课题设计方案。
2、集中理论学习:三月份是职业高级中学课程改革校本培训(负责人:路勤学)。四月份五月份是肖加平校长为青年教师作专业化发展理论学习讲座。五月份是校长办公室李建平主任为青年教师作专业化发展理论学习讲座。六月份是校长办公室赵颖副主任就专业化发展主题与青年教师个别座谈。暑期举办了青年教师培训班,安排的主要内容有:名校长刘国钧职教中心的张群元作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讲座、武进区教科室徐惠仁主任指导教育教学论文写作、观看教育家魏书生同志关于班主任工作艺术的讲座录像等。
3、组织了学校2006新课题组长培训,4月26日,组织学校所有在研课题的正副组长,前往湖塘中心小学,聆听了庄惠芬校长的专题介绍,学习了该校近几年来全部课题的研究过程台帐资料。庄校长的介绍以及详实全面并富有创新的课题资料使我校的课题正副组长受益匪浅,得到了一次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训。(负责人:吴彩娟)
4、调查研究了我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因素,撰写了调研报告《关于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参加人员:沈亚曙、陆怀英、杨丽萍、李 辉。(负责人:教务处杨丽萍副主任)
5、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研究》,参加人员:路勤学、吴彩娟、魏 霞、王伯春、仲福平。(负责人:吴彩娟)
6、启动了《武进区教师进修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持我校和谐、稳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我校青年教师人数较多,依据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遵循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将培养青年教师作为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具有开放性、主体性、针对性培训方式,开展一个由普及到提高再到拔尖,集教学、科研、师训管理一体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发展,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努力为学校建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理念新颖的梯队型教师队伍。
7、建立了课题研究网页,实施课题研究全过程开放式信息化管理。课题研究网页分成课题简介、相关文献、研究计划、课题实施、阶段总结、成果展示等专题,主要维护人员是信息中心朱建洪主任和吴彩娟同志。
8、全校八个新课题全面进入第二研究阶段,加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在规范的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加快专业化发展。教师培训课题《 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中实施“全程启导式”培训的行动研究》进入实施阶段。参加人员:施玉平、董建文、王坚定、周吉元、王晓刚。(负责人:周吉元)
9、举行了学校教研公开课、新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负责人:陆怀英)新教师基本功竞赛从4月20号开始准备,经过三个阶段的比赛,于6月20号全部结束了五个项目的比赛,经过评委们认真、公正的评定,分别评出了各个项目与全能的比赛胜出者,潘鸥老师获得了全能项目的一等奖,蔡志庆获得教案设计单项的一等奖,潘鸥获得课堂教学单项的一等奖,吴建伟获得板书设计单项的一等奖,徐迅获得粉笔字单项的一等奖,方大芳获得教学反思的一等奖。
10、完成了青年教师年度考核工作(负责人:路勤学),以及师徒结对工作考核(负责人:李建平),评选出优秀师徒:潘彩英、朱雪萍、吴彩娟、潘鸥、邓云娇、吴建伟、缪文姬、庄东芳、左小燕。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成员对该项课题的认识还不十分统一。在亲历亲为,率先垂范,将教师专业化发展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等方面还有欠缺。
2、还没有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该课题属于学校管理类别,应该紧密结合学校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落实,学校行政总领部署,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主动思考,积极融入工作进程,增强实施力度,提高研究实效。
3、继续教育课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未能突出培养本校的培训师资。
4、《武进区教师进修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启动之后,未能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对青年教师的分层培养和考核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
三、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是学校的生命。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和基础,教师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学校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而以教师发展为前提才能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将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放在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丝毫不放松,所有参与,分工协作,亲历亲为,率先垂范,真正认识并且坚定不移地将教师专业化发展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
2、继续开展有效的系列学习。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具有终身学习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师群体。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教师的工作具有研究的性质,教师就是教育研究的主体,他们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的教育实践内在地包含着研究的意义。教师的工作需要创新,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必然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创造型教师。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学习。
3、有机融入日常工作。教科研只有融入日常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也才能扎实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该课题同样如此,例如教研组活动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经常、最有效的校本培训形式。随学期工作进程定期开展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立足教坛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能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分析、判断和教学的设计能力。同时,该课题属于学校管理类别,应该结合学校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落实,学校行政总领部署,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主动思考,积极融入工作进程,增强实施力度,提高研究实效。
4、继续教育课题注意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培养本校的培训师资1—3名。进修学校培养出本校的优秀培训师资,继续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基层的威信将大大提高。
5、大力推进实施《武进区教师进修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学校行政统筹兼顾,协调合作,扎扎实实开展青年教师的分层培养和考核工作。
6、树立教师专业方面有建树的优秀人物典型。努力营造协作奋进、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做好各种层次类型的示范带头工程。对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项目的评选条件,个人申报与学校审核相结合,各专业组、教研组提早确定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培养对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效,加大教师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
2007年8月